《上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已步入了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重构的社会转型时代,利益关系协调与否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取决于制度公正,制度公正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依归。与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相比,我国政府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作为则相形见绌。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总量不足、质量偏低,而且空间、人际间分布不均等,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也难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和永续发展,社会不公问题日渐凸显。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程度极其严重。国内外学者按照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化水平差距这一单纯的经济学方法进行估算,2010年我国社会结构比经济结构至少落后15年。然而,从社会体制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差距应该在20年以上。我国的社会体制框架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迄今为止,其运行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从定性角度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已达到工业化中期和市场经济初期,而社会结构依然停留在工业化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二者之间严重不相匹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脱节诱发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一系列社会不适应症随之而来,突出地表现为社会不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远超国际警戒线,社会风险集中爆发。这表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已刻不容缓。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跨越的转型时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强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后,我国社会已由生存型阶段步入了发展型阶段。广大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需求结构面临战略性升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一国两策”“城乡分离”的政策,加之政府转型相对滞后,尚未很好地履行其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造成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明显不均。一般而言,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远高于落后地区,而且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的居民要承担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支出,致使落后地区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挤压了其他消费支出,进而影响经济转型,形成贫困和落后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远远超出了合理限度。国际上一般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社会贫富分化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异和公平状况的分析指标。它是一个在0~1之间比值。这个比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基尼系数低于0.2,收入分配属于绝对平均;基尼系数高于0.2低于0.3,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基尼系数高于0.3低于0.4,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基尼系数高于0.4低于0.5,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超过0.5,则收入分配悬殊。一般将0.4作为收入分配的国际警戒线。基尼系数超过0.4意味着贫富差距过大,容易使人产生相对剥削感,诱发群体性事件,削弱政府公信力,威胁社会稳定。
……
展开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朱学勤
★孔凡河博士从事政府治理研究已经数年,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上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成果充分表现出其学术功底的扎实和见解的独到。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作者以上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选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该研究成果材料翔实,新颖权威,使用得当。框架合理,结构严谨,逻辑缜密。成果的主要观点准确科学,具有独到见解,对行政管理学和政治社会学等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同时,该成果对上海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公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总之,该课题研究成果的问世,必将有利于推进国内大都市政府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何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