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打破那种“唯关”
从2002年拍第一部电影,我刚好走过了十年。这十年,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02年,我执导了长片处女作《香火》,很多评价都说这部作品拍得很“老成”。其实,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和状态,在我的成长记忆里已经存在很久了。
都说“三十而立”,我觉得我在30岁之前就立了,因为我人行很早,学生时代就到处拍MV、广告,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每天都在刺激着我,我要记录这个时代小人物的生活和状态。《疯狂的石头》便是当时我想拍的其中一个故事。我在“石头”之后的几部作品,主角都是市井、无业游民、城市无产者,他们的可爱之处是有完整的价值观,还不乏智慧。有朋友说我有“审丑”倾向,其实我只是想打破那种“唯美”。《疯狂的石头》能成,得感谢刘德华先生。2005年,刘德华看了我的第二部作品《绿草地》而选中我,投了300万。当时他只提出一个要求:不能太沉闷。我一开始的计划是拍60天,但是制片主任跟我说钱支撑不下来,最后是46天拍完。2005年12月29日,“疯狂的石头”在重庆杀青。我一个人在重庆又留了几天,基本天天在睡觉。
《疯狂的石头》口碑的引爆是在2006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节期间每天的活动多达+几二十个,记者们都忙得晕头转向,如果当时不是刘德华亲自出席,并且提出在看完电影之后再接受采访,记者们一定不会过来捧场,因为所有人都会说:宁浩是谁?
观影后刘德华起身带头为我鼓掌,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我觉得自己是被过度市场化、过度品牌化。感觉自己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我也一直在试图很努力地去回避这个问题。
拍《黄金大劫案》是我个人的一个平衡阶段。也许是因为有了儿子,我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关于死亡、关于人生终点的问题。于是,我把它变成《黄金大劫案》里一个主要的议题,就是死亡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这件事情。
现在,我仍在写新剧本,把我对人生的思考放进去。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状态,我曾认为这辈子不会要孩子,但是现在的我,开始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我开始戒酒,为了提醒自己,我最近还把“戒酒”这两个字文在了脚腕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