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大学生德性教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020324
  • 作      者:
    操菊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操菊华,1975年12月生,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十年以上的学生工作经历,一直从事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出版发行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所发论文在CNKI中被各类文献引用多次,其中,《全民阅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探析》和《道德教育的当代症候与现实选择》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显示了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现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媒介融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5);曾主持四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分别是《当代大学生德性教育研究》(14Z052)、《大学生美德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13d04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现途径研究》(2011jytq128)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研究》(2008z047),均已结题;参与两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别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14BZX009)和《马克思理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09BZX007),研究项目和成果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崇德向善,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德性教育研究》认为,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正面临多重困境,其工具理性被过于强化,而价值引导则被淡化。要走出当前困境,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从规范教育向道德教育的本质回归,着力培育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价值选择。《当代大学生德性教育研究》主张,实施德性教育是走出当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德性教育一方面可促进大学生深度认同道德规约,生成德性品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崇德向善,践行德行。《当代大学生德性教育研究》从顶层设计与现实路径两个维度进行论证,构建了一套大学生德性教育的实施模式。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形势的研判
二、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成果的综述
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常态
一、认知水平较高
二、行为理性现实
三、取向多样多变
四、心态开放包容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
一、教育理念上:规范化的道德教育缺失了价值导向意义
二、教育内容上:单一化的道德教育远离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三、教育途径上:理论化的道德教育离开了大学生的生活实践
四、教育方式上:单向度的道德教育缺少了大学生主体性参与
五、教育评价上:课程化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三节 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观念的冲击
二、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挑战
三、道德教育的社会合力未能形成
四、高校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不足
五、高校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单一
六、大学生自身道德发展中的冲突

第二章 走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引入德性教育
第一节 德性思想的发展与德性教育的提出
一、古代社会的经典德性思想
二、中世纪神学德性论的兴起
三、近代德性伦理的式微
四、现代社会的德性反思
五、德性论的当代价值
六、德性教育的提出
第二节 德性教育的优势及其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德性教育的优势
二、大学生德性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目标
一、培育大学生的德性品质
二、引导大学生既知且行
三、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提升大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第二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层面的具体德性:自主、自爱、自制、进取、幸福
二、他人层面的具体德性:尊重、宽容、诚信、谦和、友善
三、社会层面的具体德性:民主素养、法治精神、公平正义、责任意识
四、自然层面的具体德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消费文明、互利共生

第四章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第一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措施
一、传播德性知识
二、开展德性实践
三、设计德性制度
四、优化道德评价
五、美化德性环境
六、引导自我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途径
一、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育人作用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熏陶作用
三、发挥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示范作用
四、发挥高校政工干部的育人作用
五、发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滋养作用
六、强化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
七、引导大学生加强德性修养

第五章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方法的要求
一、坚持导向性
二、体现多样性
三、把握适合性
四、关注层次性
五、突出发展性
第二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理论教育方法
二、实践活动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示范引领法
二、对话教育法
三、叙事明理法
四、心理疏导法
五、营造情境法
六、生活体验法
七、嵌入式教育法
八、情感育人法

第六章 大学生德性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教育传统评价模式及其不足
一、在评价目标上,存在唯分数论的不足
二、在评价内容上,存在单一狭窄的不足
三、在评价主体上,存在师生对立的不足
四、在评价方法上,存在静态量化的不足
第二节 指引性评价:大学生德性教育评价的新思路
一、大学生德性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大学生德性教育评价的目标
三、大学生德性教育指引性评价观及其特点
四、大学生德性教育指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大学生德性教育指引性评价的实施
一、全面评价德性教育的条件保障
二、综合评价德性教育的主体
三、多层次评价德性教育的内容
四、全方位评价德性教育的过程
五、客观评价德性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