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wertfreiheit and value-contained in mental educ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103558
  • 作      者:
    刘晓明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从“心理学”学科领域转向“教育学”学科领域?经常会有人对找的这种选择感到不解和困惑,实际上,这既是由“心理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也是自己研究内容的一种自然延伸,研究兴趣的自然拓展和研究志向的自然追寻。
展开
内容介绍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研究内容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到心理教育,从矫正、预防到发展,研究兴趣从微观、可操作的层面到宏观的理论建构,研究志向从解决现实问题到期待形成中国的心理教育学科体系,这一发展轨迹自然需要心理教育的教育学关照,但自身教育理论修养的匮乏,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欠缺,却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迷茫与徘徊之际,足班华教授的文章、著作中的学术思想使我看到了中国心理教育的发展方向,看到了缩短这一研究落差的希冀。
展开
精彩书摘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对概念的界定也同样不能只是静态地局限于对其字面内容的简单分析匕,不能够脱离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过程,也可以说,只有将概念放在其形成的特定社会情境的背景之下,放在其发展的演进历程之中加以考察,才能深入、全面地把握其实质。
  如果纵向考察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几个主要概念,从时间顺序上看,其发展的逻辑关系依次为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们将分别考察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发现这些概念的内在关系。
  1.“心理咨询”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谈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人们常会记起一句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追溯心理咨询的过去,也可谓非常久远,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如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印度,当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困惑时,或者是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为摆脱困境往往到巫师、哲人和牧师那里去求得帮助和劝导。在人类社会处于愚昧落后的那些阶段,正是这些“咨询者”或精神生活的“指导者”,帮助人去应付无情的现实,改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不满态度,安慰那些蒙受创伤的灵魂。
  古希腊哲人哥尔(F.J.Gall)创立的颅相学(phrenology),可算是古代“心理咨询”的典型代表。哥尔认为,人的各种心理才能都在人脑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脑的某一部分发达与否,都会反映到颅骨外形上。此后,颅相学作为一种推测心理才能,特别是智力才能的方法,西方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相面术”、“手相学”,也类似于“颅相学”的一些内容,在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价值中立”或“价值干预”——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处理原则
一、分析:心理教育中为什么要回避“价值干预”
二、追问心理教育中能够做到“价值中立”吗

第二章 心理教育的概念辨析
一、心理教育相关概念的阐释与分析
二、心理教育概念的理解与阐释

第三章 价值与心理教育中的价值
一、哲学范畴内的“价值”
二、心理教育中的价值

第四章 价值内化——心理教育作用机制中的价值蕴涵门
一、心理机能:心理教育作用机制的内核
二、心理教育作用机制的运行过程分析
三、心理教育作用机制中的价值内化

第五章 人性预设——心理教育理论中的价值蕴涵
一、“认识你自己”人性研究的心理学审视
二、人性的心理学整合与心理教育的价值起点

第六章 价值导向——心理教育目标中的价值蕴涵
一、分析与借鉴心理咨询理论中的目标问题
二、人性化教育心理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
三、价值引导:心理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 价值互动——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蕴涵
一、焦点问题解读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价值处理原则
二、价值互动: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处理方式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