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对概念的界定也同样不能只是静态地局限于对其字面内容的简单分析匕,不能够脱离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过程,也可以说,只有将概念放在其形成的特定社会情境的背景之下,放在其发展的演进历程之中加以考察,才能深入、全面地把握其实质。
如果纵向考察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几个主要概念,从时间顺序上看,其发展的逻辑关系依次为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们将分别考察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发现这些概念的内在关系。
1.“心理咨询”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谈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人们常会记起一句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追溯心理咨询的过去,也可谓非常久远,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如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印度,当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困惑时,或者是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为摆脱困境往往到巫师、哲人和牧师那里去求得帮助和劝导。在人类社会处于愚昧落后的那些阶段,正是这些“咨询者”或精神生活的“指导者”,帮助人去应付无情的现实,改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不满态度,安慰那些蒙受创伤的灵魂。
古希腊哲人哥尔(F.J.Gall)创立的颅相学(phrenology),可算是古代“心理咨询”的典型代表。哥尔认为,人的各种心理才能都在人脑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脑的某一部分发达与否,都会反映到颅骨外形上。此后,颅相学作为一种推测心理才能,特别是智力才能的方法,西方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相面术”、“手相学”,也类似于“颅相学”的一些内容,在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