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食育在中国2019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0100127
  • 作      者:
    刘晓洁
  • 出 版 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向你展示2019年中国食育的发展全貌。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晓洁,女,主要从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政策研究。自2013年以来围绕中小学食物浪费、中小学食育问题开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承担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课题等10余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咨询报告13篇,先后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2次,刘延东副总理、韩正副总理、胡春华副总理、孙春兰副总理等批示6次;合作完成软件著作权1个,参与5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食育是一种以食物为纽带开展的教育,告诉人们“吃什么、为什么吃,怎么吃?”本书共分4部分,包括食育的提出、传统文化、国内实践、国外经验。本书图文并茂,从传统文化入手介绍食育的相关概念;梳理汇总我国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在食育相关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同时总结国外相关经验,对我国开展科学、系统的食育实践提出建议。本书旨在向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公众等进行食育科普宣传,同时激发更多相关方主动投身到我国的食育实践工作中。

展开
精彩书摘
民以食为天,食贯穿了人类个体生命的始终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把简单的事情称作“小菜一碟”,把稳定的工作称为“铁饭碗”,把失业称作“没饭吃”……可见饮食这件事已经渗透进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点滴,人与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与食物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传统的关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人依赖食物生存,获取能量与营养。无论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还是当下的现代化社会,食物都是人类生存无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人的生命活力因食物的存在得以延续。其次,食物也因多元的烹饪方式与调味风格,以不断翻新的形态口味出现,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伴随烹饪方法与口味的分化,诞生了多种菜系,这些独具特色的菜系除丰富食物种类花样之外,又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再次,人们还常常发动智慧为食物赋予新颖浪漫的名称,使其拥有超越味觉的深刻内涵。如“年年有余”“早生贵子”这样的名词通过谐音为食物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望。
人类依托食物生存,不同的食物承载并传递特定的人类文明;食物因人类活动得到种类的丰富与内涵的升华,其意义超越了食材本身,上升到文化与文明的高度。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演变,人类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Z开始以求生为目的的被动觅食,到现在追求营养搭配全面健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吃与被吃”,而是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文化背景与知识的支撑和理性的决策。当社会发展进入越来越快的更新迭代时期,有关食物的产业革新、技术创新、烹饪方法等层出不穷;许多与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如青少年体质下滑、食物浪费、食品安全危机、粮食安全挑战,等等。这些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食物危机及其相关问题,处理好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中国已经及时从国家政策层面作出了宏观反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等工作任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实现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等目标。作为人与食物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变化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变化。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处理好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有关食物的教育(食育)应运而生。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食育的提出
一、食育的概念
二、食育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
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影响
第三章 食育在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的食育研究与成果传播
一、背景分析
二、研究工作
三、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
四、活动亮点及特色
第二节 政府部门:顺义校园的食育模式探索
一、背景分析
二、工作目标
三、顺义校园“2+2+3”食育模式的推进
四、活动成果
第三节 研究中心:中小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背景分析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案例
五、课程亮点及特色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食育推动”计划
一、背景分析
二、活动设计理念
三、开展情况
四、活动亮点及特色
第五节 中小学校:史家小学的食育探索
一、背景分析
二、活动目标
三、开展情况
四、活动亮点及特色
五、活动成果
第六节 中小学校:郝堂宏伟小学的留守儿童食育探索
一、背景分析
二、活动目标
三、开展情况
四、活动成果
第七节 中小学校:潍坊瀚声学校食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背景分析
二、开展情况
三、研究成果
第八节 行业推动:阿拉小优的食育探索
一、背景分析
二、开展情况
三、未来发展愿景
第四章 食育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日本食育
一、背景
二、内涵
三、推动
四、不同阶段的内容
第二节 美国食育实践与经验总结
一、背景
二、基本情况
三、经验
第三节 瑞典食育概览
一、背景
二、内涵
三、食育事业关涉学校、家庭、社区和政府
四、瑞典学校的食育课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