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突破家庭教育迷茫:how we hurt our kids when we treat them like grown-up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44607
  • 作      者:
    (美)里奥纳多·萨克斯(Leonard Sax)[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J.本内特博士及多家世界优秀中学校长背书推荐

  常踞《纽约时报》教养类、美国网站发展心理学&教育哲学类畅销排行榜

  《福布斯》《华尔街日报》CBS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的亲子教育奇书

  台湾著名教育家洪兰博士作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里奥纳多·萨克斯博士,全球知名的儿童成长问题专家,有超过20年的儿童成长问题解决经验,曾受邀到北美、欧洲、澳洲等多个地区的学校和机构进行演讲,阐述自己在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见解。BBC、CNN、华尔街日报等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对其每一本书都会进行报道。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J.本内特博士及多家世界优秀中学校长背书推荐

  常踞《纽约时报》教养类、美国图书网站发展心理学&教育哲学类畅销排行榜

  《福布斯》《华尔街日报》CBS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的亲子教育奇书

  台湾著名教育家洪兰博士作序推荐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为迷茫困惑的家长送来一股清风:父母的责任是教养孩子,而非讨好孩子。让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完全自主行事而不加监管和引导,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美国图书网站畅销家教类图书《做恰到好处的父母》,一经出版便广受关注,各大纸媒和电视媒体争相报道,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引发热烈讨论。

  美国教育部前部长,对美国文化和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威廉?J.本内特博士特别推荐这本书,他认为“家长的责任从未如此重要”。本书台湾版由著名教育家洪兰博士翻译并作序推荐。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用大量的案例和简洁的语言向家长重申这样一个事实:松子只有在成熟的时候裂开,才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需要家长承担起更多的监护与引导责任,有勇气在严厉与温和之间达到平衡。

  做恰到好处的父母,首先要求家长教会孩子尊重。事事询问小孩子的意愿并不一定能让他主动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培养自制力才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任。

  其次,父母需要成为亲子时间中的主动方,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全心陪伴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

  最后,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也要教导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正如萨克斯博士所说,这是为人父母此生的重要责任。

展开
精彩书评

  家庭单元正前所未有地衰落,并且受到多股不同文化力量的冲击。……家长的责任从未如此重要,关于如何突破家庭教育迷茫,给子女更好的教养,萨克斯博士在本书中都有所阐释。

  ——威廉·J.本内特博士,美国前教育部长

  萨克斯医生明白地告诉父母,你是教养孩子,不是讨好孩子……父母需要在游戏、休闲时,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因为他是你生命的延续,只有他成功,你的基因才会在宇宙永垂不朽。
  ——洪兰,台湾著名教育家

  家庭教育专家萨克斯博士清晰地道出了家长们正面临的亲子关系难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你今年只有读一本书的时间,那么请选择这一本。

  ——梅格·米克,美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

  萨克斯博士为家长们敲响了警钟,也同时给予了鼓励,敦促家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带领孩子们走向真正的成熟。本书很容易阅读,同时又为我们大家明确指出了挑战所在。

  ——蒂姆希·怀特博士,悉尼英格兰教会文法学校校长

  我一定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校学生的家长。

  ——安德鲁·亨特,英国莫契斯东中学校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童年自制力培养影响一生

  这个发现太惊人了,太重要了,所以我们需要更仔细地研究一下相关的数据。首先,先说说毒品和酒。有确切的方法可以检测一个成年人是否有毒瘾,是否有酒瘾。比如,如果泰德先后进过三次戒毒所,现在还在努力戒毒,他的朋友也说他是个瘾君子。那么,毫无疑问,泰德确实有毒瘾。一个人长大后,会不会变成酒鬼?会不会变成瘾君子,从他11岁时的分数和成绩可看不出来。

  如何预测一个11岁的孩子将来会不会变成酒鬼或瘾君子呢?最好的方法是看他是不是自觉,而判断是否自觉,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自制力怎么样。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个人在11岁的时候有很强的自制力,那等他长到32岁,滥用药物的可能性较小。有朋友的证词为证。但是,如果一个11岁的孩子自制力很差,那20年后,等他长到32岁,滥用药物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很多家长对这项研究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有艺术天赋,或者是个真正的奇才,那么,孩子的天赋就会保护他,肯定不会受毒品的诱惑。这时候,我就会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很管用。有时,我会提到大门乐队的主唱吉姆?莫里森。上高中时,莫里森非常优秀,学识的深度和广度,连老师们都自叹弗如,而且他在作词和唱歌方面,也极具艺术天赋。但他在1971年就因吸食海洛因英年早逝,年仅27岁。

  同理,一个人的自制力与身体状况也成正相关。如果一个11岁的时候自制力很差,那他在21岁的时候,身体很可能会很差。反之,如果他11岁的时候自制力很强,那21岁时,他会更健康。

  现在我们再说说钱的事情。11岁的孩子具有的哪些品质可以预测出他们32岁的时候赚钱多少,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呢?(顺便说一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赚钱多少看不出一个人有没有财务危机。当然,如果一个人年收入是30万,另一个人年收入只有5万,那么前者陷入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稍微会小那么一点,不过,差别微乎其微。不管赚多少,人们好像都很难量入为出。)同样,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自制力可以预测他成年后积累财富的多或少,而且准确得可怕。同理,如果在童年时缺乏自制力,那么长大成人后,这个孩子更可能会陷入经济危机。

  数据明明白白。在一群11岁的孩子中,自制力强的那些,到32岁的时候,收入最高,信用记录更好,而且陷入经济困难的可能性更小。相反,自制力最差的那些,到32岁的时候,收入不太可能会很高,而且更容易陷入经济困难。

  这组数据传递出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你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自觉的人,更诚实,更可靠,自制力更强。有很多东西是你无法改变的,比如说孩子眼睛的颜色,他的身高,包括家庭收入,虽然长期来看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也不容易改变。同样,人个性的某些方面较容易改变,而某些方面极难改变。但是,事实证明,自觉性确实可以培养。只要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孩子就可以变得更诚实,自制力更强,而且,完全不用进行任何金钱投资。

  那么,怎样帮助一个8岁大的孩子培养自制力呢?你得告诉他:“不吃蔬菜就不能吃零食。”

  那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制力呢?你得对他说:“做不完作业,就不能上网,也不能玩游戏。”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我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孩子在短短几周时间,从冲动任性,管不住自己,到变得颇有自制力。他没有吃药,他的父母只是立了些规矩,并且严格执行。该怎么做,你应该很清楚了吧?“玩过的玩具要收起来。做完家务才能用手机。”

  让我告诉你个小贴士。如果你想在家里树立威信,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一个诚实、有自制力的人,那么,和孩子坐下来,把你的计划说出来。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规矩,只不过大多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你准备做出改变,那就明确告诉孩子,你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家长要明确地说:“我们必须从今天开始改变。”立好新规矩之后,在执行过程中不要受孩子的威胁,就算孩子大喊大叫,就算他们说:“我恨你,你把我的生活都毁掉了!”也千万不要动摇。

  做出改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周时间过于短暂。不过,六个星期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变得更快乐,更尊重你和其他大人,你们一家人也会更幸福。孩子是否自觉,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可以改变的。你完全可以施加影响,帮他改变。

  不单自制力可以培养。与自觉性相关的其他品质也可以培养,比如说诚实、责任感、勤奋等。然而,一定要注意一个不争的事实:你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熬夜不睡觉看电视,上网,那你怎么能指望孩子有自制力呢?如果你说话不算数,怎么能指望孩子有责任感呢?如果你自己老想着走捷径,钻空子,怎么能指望孩子勤勉努力呢?

  想做个好家长,首先要做个好人。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所在

引言 是什么让你认不出自己的孩子 

第一章 我们的文化正排斥威信与尊重 

社会规则学习是成长的关键

家长的角色混乱与权力转移 

家长威信的重要意义

家长为什么失掉了威信

家长自己放弃了威信 

第二章 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如从前 

我们的孩子吃什么 

我们的孩子玩什么

孩子们睡得怎么样

缺乏尊重导致超重 

第三章 越来越依靠药物的教育

缺乏睡眠是真实的原因 

家长寻找捷径的心理 

用诊断推卸家长责任 

成长需要家长威信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章 技术进步环境下的能力倒退 

尊重的文化依然存在

放弃尊重并没有换来创造力 

缺乏尊重导致创造力下降

迷恋技术的糟糕后果 

第五章 孩子们愈发难以接受失败 

孩子们缺乏内心的力量 

社交网络间接导致的心理脆弱 

亲子关系已濒临破裂 

第二部分 解决之道

第六章 自觉的孩子才最自由

童年自制力培养影响一生

用身份认同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教养是已成习惯的美德 

在浮躁的浪潮中逆流而上 

第七章 走出家庭教育的迷茫区 

误区一:担心适得其反 

误区二:担心孩子不受欢迎 

误区三:错误认识“独立” 

误区四:“快乐就好”的悖论 

误区五:无条件信任的泥潭 

误区六:渴望被爱的焦虑 

第八章 教孩子学会谦逊 

预防孩子的自我意识膨胀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和意识

合理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

第九章 增加与孩子真正相处的时间

妈妈们没那么快乐 

幸福时光源自父母的坚持 

努力增加面对面的交流 

慢下来,寻找生活的意义 

第十章 引导孩子找寻生命的意义 

幸福与成功并非对立 

家长应尽到引导的责任 

结论 此生最大的责任 

威信比酷更重要

成为孩子的英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