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很高兴能陪你一起长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268615
  • 作      者:
    周国平,郝景芳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与周国平、郝景芳、庆山、大J、六妈罗罗等数十位名家达人一起探讨对孩子的爱的教养

★特别收录央视《朗读者》麦家篇《致信儿子》

★特别收录《见字如面》爆红网络篇《儿子:其实爸妈也是装的》

★慕容素衣、艾明雅、林特特等代表性80后畅销书作者,首次致信孩子,书写新生代年轻父母心声。

★面向未来的育儿,父母的视野和格局显得越发重要。年轻父母提升自我格局和视野,迫切需要的一本书。父母有格局,孩子才能更优秀

★愿孩子成长的世界,好过我们今天的世界。

★精选4-10岁孩子们的极具想象力的创意插画,全彩印刷,双封设计,锁线装帧,视觉欣赏与阅读体验俱佳。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身份多样,光环瞩目,于喜爱他们的万千读者而言,都是影响力人物。

然,在孩子面前,他们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成长的父母。

他们珍贵的坦诚分享,都是为了孩子。愿孩子成长的世界,好过我们今天的世界。

庆山,作家,曾用笔名安妮宝贝,著有作品《告别薇安》《素年锦时》《春宴》等,2007年成为母亲。

郝景芳,童行学院创始人、作家、经济学家,代表作《北京折叠》,两个孩子的妈妈。

周国平,学者、作家,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两个孩子的父亲。

麦家,作家,代表作《解密》《暗算》《风声》等。

于丹,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于丹<论语>心得》。

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职业规划师,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等,2013年成为父亲。

周濂,学者,代表作《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2013年女儿布谷诞生。

郑国强,浙江丽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傅雷,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作《傅雷译文集》。

丰子恺,散文家、漫画家,代表作《缘缘堂随笔》《护生画集》。

王雪岩,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著有《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能力》。

庄祖宜,厨师与饮食作家,著有《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简单•丰盛•美好》,育有两子述海、述亚。

Yoli,水彩画家、写作者、半画工作室创始人,著有《生活不易,敬之以美》等,两个孩子的妈妈。

宁远,写作者,生活美学家,远远的阳光房创始人,三个孩子的妈妈,著有《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等。

大J,成长型家庭教育探索者,写作者,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著有《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等。

杨菲朵,自由摄影师、自由写作者,家有一子。

艾明雅,写作者,艾明雅文化创意工作室CEO,著有《嘿,三十岁》等。

罗罗,亲子教育研究者,写作者,公众号“六妈罗罗”创始人,著有《从容养育》。

林特特,写作者,著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是我的小天使》等,六岁男孩的妈妈。

陈果,写作者,著有《我愿朝着太阳生长》《我的漂亮朋友》等。

慕容素衣,曾经的媒体人、写作者,著有《时光深处的优雅》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好的教养长什么样?好的亲子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很多父母在育儿上的普遍焦虑。

 

不可否认,面向未来的育儿,父母的视野和格局显得越发重要。而视野和格局,一般的教养类书籍是无法给予的。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都隐藏着自身的成长轨迹与价值取向。

 

名家达人们从个人成长与人生经验中汲取养分,力求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与教养。这些心意,都坦诚分享在他们写给孩子的书信、随笔里。

 

《很高兴能陪你一起长大》是一本爱的教养书,收录了周国平、郝景芳、于丹、丰子恺、麦家、大J等名家达人写给孩子的书信、随笔。数十位名家达人,数十篇写给孩子的书信或是随笔,囊括了对孩子的成长期待、对好的亲子关系的新思考、父亲的角色定位、个人成长与亲子陪伴的平衡、给儿童的阅读建议等等,真诚的分享和多样化的视角,给予年轻父母可借鉴的教养心得。

 

年轻父母不容错过的亲子教养好书。

展开
精彩书评

孩子总是要按照她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 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

 

妈妈希望你可以学会爱,学会感恩,因为一个懂得如何去爱的人才能拥抱更大的幸福。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是内心充足的感受。——大J (百万粉丝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畅销书作者)

 

从小学、中学、大学出来以后,一个人Z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周国平 (代表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生哲思录》等)

 

把自己做好,活出充实无憾的人生,或许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Z好的礼物。——庄祖宜 (代表作品《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多么希望你有一天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亲爱的瓜瓜:

在你未出生之前,我嘴里虽然说着,你只要像个普通人一样快快乐乐地成长就好了,其实心里却对你有着很多的期待。从我为你取的名字就看得出来,你大名叫做雨帆,听起来有点像琼瑶小说的男主角,其实是化用自韦庄词中“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意境,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隐隐显示出,作为一个女文青的我,还是希望你能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你天生就与众不同,别的孩子一岁多就会牙牙学语了,可你两岁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别的孩子哭着喊着要买玩具,可你连玩具店的门都不想进;别的孩子见了小朋友就像见了亲人,可你总是一把推开小朋友们,哪怕是漂亮的小姐姐也不例外。游乐场里,小朋友们荡秋千、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只有你一个人固执地坐在一旁揪花;麦当劳里,你的尖叫声响彻了整个店堂。

太多的细节显示,你和别的孩子截然不同,我和你爸爸再也没办法用“贵人语迟”“大器晚成”这些鬼话来安慰自己,我们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送你去医院检查。你仿佛嗅到了这里的危险气息,做各项评估的时候你哭闹不休,怎么也哄不好,医生冷冰冰地呵斥你:“哭什么哭,这里又不是菜市场!”我愤怒地看向他,就是在那一瞬间明白,这世上完全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们这样觉得你那么可爱。

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你就被诊断为自闭症,虽然前面加了疑似两个字,也足以让我们心碎。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心碎的序幕而已,之后的日子里,做父母的心将被一点点碾成粉末。你才两岁,就戴上了这样一顶帽子,可能一辈子都摘不下来,这意味着,你极有可能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读书、升学、读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一辈子都需要被人照顾。

我们马不停蹄地将你送往了当地的康复机构。一贯在家中散养惯了的你不适应机构的严格管理,总是站在机构的铁门前,边哭边拍门,一哭就是整整两小时。你一哭,我也跟着流泪,我知道你想回家,可我只能选择让你在机构训练,因为据说这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方式,尽管这种干预在你身上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你确诊后的一年内,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那时我还在做记者,每次出去采访时,和采访对象聊着聊着就忽然悲从中来,要努力抑制才能不让眼泪掉下来,有时实在控制不住了就借口冲进洗手间里大哭一场。那段时间我常想到死,站在楼前会有跳下去的冲动,看到电视里放发生车祸的新闻,第一反应居然是“为什么被撞死的不是我”。

有一天,我木然地站在机构的走廊前等你下课,看见黑板上写着一个个前来康复的小朋友的名字:逸翔、星航、子轩、浩然……这些名字都有着多么美好的寓意啊,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他们的父母一定也像我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各种美好的期待吧,期盼着孩子能自由飞翔,能像星星般闪耀,可如今,这些期待都随着一纸诊断书落了空。我看着看着,想象着这些同病相怜者的失望,禁不住泪落如雨。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可能会陷入重度抑郁吧。但我最终并没有死于心碎,这要谢谢你,我的瓜瓜,是你将我从绝望中拯救了出来。你尽管在很多方面都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你们都发自内心地爱着父母,爱着这个世界。

你天生就会爱人,一岁半时刚学步还走不太稳,看见我洗了头发走到客厅里,你就会赶紧迈着小短腿去打开抽屉,拿吹风机给我吹头发;你两岁多时,我从山西出差半月回来,你一见我就拉着我去卧室,从床头柜里拿出一样东西递给我,那是我经常戴着的一块玉,出门前忘记戴了,你却一直替我记得牢牢的;有次我坐在床上怔怔落泪,忽然伸过来一只小手,手里还攥着一张纸巾,那是你递给我擦眼泪的……

我亲爱的瓜瓜,你不会说话,不会玩游戏,不会和小朋友玩,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叫,却生来就会爱你的爸爸妈妈。你是如此可爱,我没有办法对你弃而不顾,只能鼓足勇气去继续爱你,呵护你。

这些年里,我们坚持走在不抛弃、不放弃的路上,从广东到湖南,又从北京到青岛,听说哪里的机构好,就排除万难带你去康复。你一点一点地进步着,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太过艰辛,也太过缓慢,只有我们做父母的,才由衷地为你的每一点变化而欣喜。我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第一次清楚地叫出了“妈妈”;四岁半时,在海边小食店里吃饭,忽然看着正在榨西瓜汁的机子说“西瓜”,我们惊喜万分,赶紧给你买了一杯西瓜汁。我当时开心地想,如果有天你能开口说出“月亮”两个字,我一定也会上天入地为你摘了来。

现在你六岁了,经过多年的干预,你会说简单的字词了,可以辨认十以内的数字,上课的时候也很少哭闹了,但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还是太大太大了。同龄的小朋友已经背着书包上小学了,可你还是只能待在机构里。

如果说我前半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那么我后半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你尽可能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我多么希望你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开开心心去上学,为了升学和补习而烦恼,为了隔壁班的女孩没有看你一眼而伤神,将来长大了,又为了工作和房子奋斗,有时懊恼,有时高兴。我现在才知道,能够拥有这样普通的一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这世上有那么多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人,他们很可能付出终生的努力,也不足以拥有如此普通的生活。

或许我不应该奢望你和他人一模一样,你生来就是特别的,我只是希望,你的特别不至于影响到你和他人的生活,如果有人注意到你的与众不同,我多么希望他(她)能对你的特别予以宽容。

现在流行批判熊孩子,可我要告诉所有人,我们这些“星儿”(自闭症孩子)并不是故意想当个熊孩子,他们只是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他们坐飞机时偶尔会尖叫,在饭店有时会忍不住碰碰别人的食物,请不要在没有清楚他们的身份之前就指责他们没有教养。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没有教养,而是能力上做不到。就像老师那天让你分辨形状,你明明很认真在辨认,还是把长方形认成了正方形。老师还是奖励了你一块饼干,还夸你说“瓜瓜已经很努力了”。

所以瓜瓜,我亲爱的孩子,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不管你有没有机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要记住老师的话,“瓜瓜已经很努力了”,无论如何,努力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长大后有人因为你的特别而不尊重你,一定要记住妈妈的话,那不是你的问题。

知道你的情况后,曾经有人对我说:“要是早点儿生就好了,可能就会生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仔细想过了,要是生了另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这辈子可能轻松得多,但我还是不愿意,因为早点儿生的话,那个孩子就不是你了。你温和、善良、热情、友爱,你绝对不会去伤害任何人,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你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再聪明伶俐的孩子也取代不了你,我们只想要你尽可能好好的,并不想用你来交换其他孩子。我亲爱的孩子,尽管你是特别的,你来人世一遭,同样会感受到阳光有多热烈,风有多温柔,天有多蓝,草有多青,以及爸爸妈妈有多爱你。

我的孩子,我多希望能一直陪着你,让你在我的羽翼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你需要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风风雨雨。这是我第一次向外谈论你的自闭症。与其说这封信是写给你的,不如说是写给天下千千万万父母的,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能够因为读到这封信,而对你(以及和你一样的孩子)多那么一点点温柔和慈悲,那就不枉我写信时流下的这些泪水了。

 

愿你健康成长,一生平安顺遂。

愿这世界对你好一点,再好一点。

爱你的妈妈

展开
目录

01 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

庆山|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

郝景芳|该如何让你知道,中国的传统与现代

周国平|写给儿童的阅读建议

麦家|致信儿子

于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古典|三个真相

周濂|父亲是女儿的保护伞

 

 

02  和孩子相处,我们永远都是初学者

郑国强|儿子:其实爸妈也是装的

傅雷|亲爱的孩子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王雪岩|孩子,妈妈不代表正确

庄祖宜|有了孩子,不等于没了自己

Yoli|你的自信是你的,不是我让给你的

宁远|姐姐和妹妹的故事

 

 

03  孩子是纯真的,应该有个柔软的梦

大J|不忘初心,以爱为印

杨菲朵|给子曰的一封信

艾明雅|致女儿:生活不在别处,快乐不在那些未来

罗罗|宝贝,感谢你温暖了我的世界

林特特|给洛洛的一封信:我曾为你写过一个童话

陈果|宝贝,人生的道路太漫长,我们都需要成长

慕容素衣|孩子,多么希望你有一天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