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释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917974
  • 作      者:
    王利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利明,男,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科指导委员会法学组成员。代表性著作有:《违约责任论》、《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司法改革研究》、《物权法论》、《物权法研究》(上、下)、《合同法研究》(第1~4卷)、《民法总则研究》、《侵权责任法研究》(上、下)、《人格权法研究》、《民商法研究》(第1~9卷)、《合同法新问题研究》、《合同法疑难案例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释义》由民法学界泰斗王利明教授主编,准确解释民法总则法律条文含义,同时注重介绍相关立法背景、制定过程中讨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新制度设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释义》在深入探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民法总则的相关条文,对司法实务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点评,实现先进法学理念与现实司法适用的科学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释义》: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条文释义】
  《民法总则》第21条规定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与《民法通则》第13条第1款作历史解释的角度看,《民法总则》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再局限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法总则》第21条扩大了无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范围,立法不再使用“精神病人”这一概念,这就可以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痴呆症人、智力障碍者、植物人、因年老或者疾病等原因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其他成年障碍者纳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畴。当然,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结合《民法总则》第24条的规定,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不能由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主动作出,而应经该成年人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提出认定申请(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申请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方可启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和第13条第1款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意见》第5条进一步规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可见,《民法通则》规定了两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成年人以及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属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经由人民法院特别程序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21条第1款扩大了无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范围,这同时也带来一个法律漏洞,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否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21条第2款通过准用条款弥补了该漏洞。通过对《民法总则》第20条和第21条作体系解释,该法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三类: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8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
  《民法通则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民法总则》第20条和第21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未类似于该法第19条、第22条或者于《民法通则意见》第6条那样设置例外规定。《民法总则》第144条还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关于《民法通则意见》第6条能否继续适用,存在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规范目的是保护意思能力欠缺之人的利益。从目的性限缩解释的角度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非不能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等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或者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行为(如乘坐公交车、购买日常文具或零食等)均不应因为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无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一条
【条文要旨】立法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
【条文要旨】调整对象
第三条
【条文要旨】保护人身、财产权益
第四条
【条文要旨】平等原则
第五条
【条文要旨】自愿原则
第六条
【条文要旨】公平原则
第七条
【条文要旨】诚实信用原则
第八条
【条文要旨】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
第九条
【条文要旨】绿色原则
第十条
【条文要旨】法源
第十一条
【条文要旨】民事一般法与特别法的适用关系
第十二条
【条文要旨】民法的地域效力范围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
【条文要旨】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
第十四条
【条文要旨】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第十五条
【条文要旨】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
第十六条
【条文要旨】胎儿利益保护
第十七条
【条文要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条文要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条文要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条
【条文要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节 监 护
第二十一条
【条文要旨】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十章 期间计算
第十一章 附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