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 京都》:
从长冈京到平安京
天应元年(781年),桓武天皇即位。桓武天皇是天智天皇的曾孙。天智天皇在672年壬申之乱当中,被其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打败,自此天智天皇的子孙后代再无缘皇位。但神护景云四年(770年),称德天皇的去世导致天武天皇一系的皇室血脉后继无人,时隔多年天智天皇的后代终于得以上位,白壁王以六十二岁的高龄即天皇之位(光仁天皇)。而白壁王的儿子桓武天皇不愿认可天武皇室建造的都城奈良(平城京),于是便筹划着建造天智皇室自己的都城,试图取其一代之。
因此于延历三年(784年),开始拆迁当时的副都难波宫(难波京),将其移建于山背国的长冈市。实际上这只是为了防止引起民众的反对,打了一个转移副都的幌子。在长冈京的建造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平城京的拆迁转移也逐步进行,迁都一事才得以明了。长冈京位于现在京都市的西南方向,面积覆盖了京都市的一部分、京都府向臼市、长冈京市以及乙训郡大山崎町。
但随后迁都事宣的主要负责人、桓武天皇的心腹藤原种继被暗中杀害,桓武天皇的同胞弟弟早良亲王因这件事受到连坐,在流放途中绝食自尽。自那以后,建都一事虽然仍在继续。但桓武天皇身边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不少不吉利的事,被认为是早良亲王的怨灵在作祟。不仅如此,长冈京洪涝灾害频发,尤其是延历十一年(79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水淹了长冈京的左京,由此桓武天皇断然决定再度迁都。第二年正月.桓武天皇派人视察北方的葛野郡宇太村,得到调查结果后,三月开始着手建都。此后建都一事持续了十多年。
平安京的基本构造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这次的京都之旅。正如前序中所述,平安京并没有以可见的形式存留于现代京都中。因此这次旅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散步,不仅耍借鉴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还要大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像旅行中必有旅游指南一样,在旅行开始之前多少还需要掌握些基础知识。请大家稍安勿躁。
平安京南北长约5200,东西宽4500,呈现为一个纵长的长方形,远比平城京耍大得多(图1-1)。占地面积比唐朝长安城面积的四分之一多一些。模仿中国的日本古代城市布局叫做条坊制。整个平安京像围棋盘一样,被东西南北的大街小巷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中心地区是大内里(皇宫、宫城),即天皇住所(内里)以及各个政府机关集中的地方。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方。
从大内里的正南门朱雀门出发,通往平安京正南方向罗城门的那条南北大路,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的东侧被称为左京,西侧被称为右京。天子坐北朝南,这是从天皇的视角分的左右。平安初期的嵯峨天皇喜好中国古风,便取了中国都城的名字将其命名,左京为洛阳城,右京为长安城。后来因为右京衰败的缘故,左京洛阳便成了京都的代名词。京都中心又叫做洛阳中心,去京都又说成去洛阳,便是由此而来。
左京、右京再根据纵横大路更加细致地划分的话,南北方向称为条,东西方向则称为坊。以朱雀大街为中心,东西两侧各分一到四坊,条则是一条到九条,以及在一条北侧还有一条名为“北边”的半条宽的坊。
各个坊的四周被大路包围,中间地区被纵横各三条小路进一步划分成十六个小区域。这最小的区域被称为町(图1-2)。四个町被称为一个保,一个坊则由四个保,即十六个町组成。平安京中,除去大内里,统计来看应有1336个町,主要都是居住的场所。
平安京之前的都城的设计,例如平城京,先将两条街道的中心距离设为45丈(约135米),分别将街道宽度的一半划分出来用作房屋用地。因此房屋用地的面积因街道宽度的不同而变化。与此相比,平安京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首先把一个町的大小定为40丈(约120米)见方的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盏加街道的宽度。采用这种方法,即便街道的宽度有所改变,所有的町仍旧是同样大小。这也是平安京被称为古代都城的完成态的原因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