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酒种面包”?这个新鲜。有酒么,女人一来就会想到“朗姆酒葡萄巧克力”……
太贪心了,总想啖口面包就能体会“微醺”。
没有醉的痛苦,但拥醉的快乐。
所以人家要利用你这种心理。
真是不是“酒曲”引出来的?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反正名字噱头在那里了,哄得你下了手就算赢。
还不光是我呢:洋老头,灰西装黄领带,粉色皮肤,模样一如圣诞老人之年轻版本,也毫不犹豫朝筐里扔了一个。
老外么,特别想瘦、特别想年轻,什么一沾“天然”啦、“全麦”啦、“低脂”啦……让伊们瞅见,一准儿好卖。
我心满意足地撕开牛奶,同时咬了什么嘛!标榜另类,无比媚俗。还“健康”呢。
倒像《××苦旅》:有姿色、无劲道。甜丝丝、拿捏着来点“质感”,但绝无侵略性……广大人民群众要的,就是这种:用不着费劲咀嚼,亦不用费劲思考。
符合人类进化之旅:越来越先进,而且懒洋洋。至于后劲?回味?对不起:爱情都成了方便面,谁还会为了面包回头?
很残酷呵:媚俗的圣百乐,比道地的张氏麦丰,生意兴隆得多。
即使不是一只商业动物,在商业社会,你必须服从商业规律。
只好这样安慰:到底是西式食品。设若爆肚火烧之类,大家还是有鉴别力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