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文库:张焕庭文集》:
成人时期对于社会的贡献既然如此重大,我们应如何发挥他的能力,使其负起社会所给予他的责任呢?这要靠着教育的全部实施,然而教育实施尤须明嘹学习者的心理背景,因势利导,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否则是徒劳而无功的。成人心理在本质上与青年心理无大差异,因为人生的发展是继续不断的,不是跳跃式的。但是成人身心逐渐成熟,对于其周围情境的反应形式与途径显然与青年时期有些区别。
第一,成人的习俗化。青年时期是迅速生长和变化的时期,他的骨骼、腺体、内脏及脑部都有一种极复杂的变化。在这种复杂的变化中,往往使其对于社会和其本身缺乏嘹解,不能妥帖的适应环境。可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成人则不然,他必随时注意其周围环境的改变,控制自己,力求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习俗。个人的成分减少,公民的成分增加。他的思想行动以及情绪表现也因遵循着社会上的习俗而固定化。因为当一个人发育到成人的时期,无形中受到法律、政治、道德及一般社会上的习俗的限制,使其不能不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标准发展。否则,法律要制裁他,舆论要批评他,团体要对他怀疑,他便不能继续生活下去。这种习俗化的现象,有人说是本能的倾向,其实本能何以使人如此?例如我们的服饰,从诞生到死亡都必须穿着衣服,而且必须随着习俗而变化服饰的形状和样式。倘在一个考究服饰的社会里赤身露体,法律与道德是不容许的。所以我们不能承认服饰是一种本能,如同我们不承认“靠右边走”是本能一样。浩利渥刺说得很对:“父母的胚胎细胞决定其体格的一般形式,同时社会的组织则规定其心理结构的一般形式。要逃避社会的影响正如他不受胚胎细胞的影响一样。”浩氏这段话足以说明成人必须习俗化的道理。
第二,控制能力的加强。青年时期因着身心生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方面显露出一种不稳定的现象,虽然他已经有了相当控制自己的能力,但是每遇新的情境,他仍然是手足无所措,对于事务的处理,几乎全靠着直觉和情感作用,缺乏理智的分析,所作所行易招谴责,不为人所赞许。到了成人情形就不同了,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生活的磨练增加了他许多社会经验,懂得运用理智控制自己适应社会的必要。在这个时期中,儿童时代的冲动和自我表现,青年时代的暴躁、傲慢、过激等个性,渐渐被抑禁所掩覆,一变而为沉静、小心翼翼、和平满足的人。职业的野心、穷困的恐怖、妄诞的幻想、父母的责任,以及信仰的转变等,都随着时间和空间压在自己的肩头上,并且逐一把它实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成人是时时刻刻的在控制自己,使自己依循这历史的范型生活下去,尤其在情绪的发展方面,更为显著。作者仅就人类的基本情绪爱、怒、怕三方面加以说明。成人的性爱是与理智相配合的。他与她都能冷静的考虑到彼此的生理和心理的品质,细心分析,不像青年时期那样尽情的热恋,浪漫从事。杨格说:“浪漫爱的模型,很显明地属于青年及儿童时期之幻觉生活。”可见与理智相配合之性爱的模型是属于成人时期了。其次,我们再看成人忿怒情绪的表现,也是和青年时期不同。一个青年人一旦被人辱骂,他必叫嚣怒吼,不可遏止,甚而挺身殴击,而成人则能抑制或转化他的情绪,避开社会的评议以笑置之,或以讥笑、暗射、讽刺等方法实行报复。这种持续或转化的情绪反应,显然是由于控制能力加强的结果。成人的惧怕情绪的表现,亦有这种现象。据柯尔的研究,他以为“从六年级的儿童到大学最后一年期内,平均可以减少四十五种惧怕”。柯氏这个研究正是说明成人的控制能力逐渐加强,因而使其惧怕的数量减少了。总之:成人时期无论对于爱、怒、怕及其他刺激的反应,都因控制能力的加强而简约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