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形成
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宗教团体特别是殖民主义国家的宗教组织借助国家势力到殖民地国家或附属国以传教形式办学,宣传教义,培养信徒。以虔诚为标准,对教义的笃信和敬仰是传教的宗旨与目标,是质量保障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医学、文学艺术、工业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传播成为殖民地国家的需求,宗主国或殖民主国家索取附属国或殖民地国家资源和财富时需付出必要的“义务”:兴办学校,传播文化,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扶持买办阶层。追求解惑、授业,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即是办学的质量标准,能够完成生产和满足雇主的需求成为殖民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民主、自由、追求真理成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出现两种传播教育的形式:一是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提供教育援助,接受落后国家留学生;二是由先进国家帮助落后国家创办新式学校,为落后国家培养人才。这是现代跨境高等教育的雏形,以单向高等教育跨境服务(即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教育输出)为特征,i自求科学与真理、民主和自由成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
工业化社会以来,资源和财富的竞争,加速各国对技术和知识的需求,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广泛开展,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知识、人才、技术的流动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跨境服务,一些国家借助跨境高等教育服务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了工业化社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早期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围绕着教育供给设定的标准来评价,完成或满足标准的考核目标即是人们认可的质量。
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高等教育理念、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根本改变。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研究工业化社会发展趋势后,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是人类完美教育应追求的目标。终身教育是完美教育的基础,其前提条件是开放教育,让知识无边界,人人有机会获得教育。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2)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经合组织(OECD)强调“全民终身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世界银行提出各国应加快制定终身教育的政策建议。终身教育的理念转变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扩展了教育的空间和范围,增加了高等教育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对传统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随后,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通讯技术(NICT)对人类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分类组合,通过数字化学习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效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共享学习资源和研究成果。各国纷纷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教学机构,破除教育疆界,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长足发展,提供科学和技术,推进国家和个人的进步与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是这一时期跨境高等教育质量追求的基本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