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父亲的力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9698
  • 作      者:
    郭涛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郑渊洁作序,林志颖、陈坤、王岳伦、孟京辉、任志强——众男神推荐;杨澜、徐帆、梅婷、李湘、谢娜——众“妈妈”寄语:讲述一个父亲的成长、梦想与痛苦真相!

 
  

这是一部关于男孩、男人与父亲的蜕变史       讲述一个父亲的成长、梦想与痛苦真相
  父亲并非“高大全”,他有时困惑,甚至很绝望    父亲不是教育专家,其观点及做法难免惹人非议   父亲的成长是一个笨重与自我矫正的过程       

 
  

爸爸们哪里做错了?这有第三只眼的观察    爸爸的正能量从哪里来?这里有演员郭涛的前世今生
  恋爱者读出甜蜜婚后者读出宽容爸爸读出温暖妈妈读出力量,读者读到的是一种彻骨的真实。

 
  


  

 
   
展开
作者简介

  郭涛,知名演员。1969年12月17日出生于陕西西安。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主演《死无葬身之地》荣获文化部优秀表演奖,出演先锋话剧《等待戈多》、《恋爱的犀牛》《堂吉诃德》等,参演电影《永失我爱》《活着》《白鹿原》、《疯狂的石头》《黄金大劫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最让父亲头疼的问题
    1:人生总有些无常的东西要面对,譬如亲人离别,父亲如何讲给孩子这些道理?
  2:孩子第1次撒谎,父亲发现后怎么办?
  3:因为教育孩子,父母起了冲突,应如何解决?
  4:男孩子羞于表达感情怎么办?
  5:孩子偷偷听到了父母很凶的吵架,如何解释?
  6:孩子之间打闹告到了大人这里,如何缓解尴尬?  

     

      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男子汉的气概?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郭涛第1次全面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穿插“石头”故事以及与孩子们共处的趣事,分享每位明星爸爸教子的经验心得。书中讲述了明星家庭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独到的“郭氏教育法”。《父亲的力量》是郭涛的首本自传,也是和小石头(郭子睿)的一次“父子谈心”。


  精彩观点:
  1外界都说我是一名严父,其实,我呵护石头的画面应该更多,但都让节目组给剪掉了。孩子要哄,要多给予他鼓励,让他有一种自信,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含糊,你要很明确的告诉他这个是对的或者这个是错的,慈祥不等于说没有是非观,中国有些严父的一些手段也是小小的可以用一下。我是北方人,北方人其实有些性格方面比较粗犷,当然也有细腻的地方,那种性格当中比较坚强、刚韧的东西是我们的优势,而现代城市里的孩子,钢筋水泥里头待着,苍白的脸、柔弱的身体、与世隔绝的生活,确实是让人担忧,我想改变这一切。
  2从我记事起,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好,最终离婚收场。因此,我对情感这件事情就挺困惑的,对于我来说,有一大部分是空白,有一部分是不太正常。一直以来,我简直是父母的情感垃圾桶,父母向我宣泄,我装满了,就要吐出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面老搅着,就像毛巾似的,老那么拧着。那种生活,那种阴影,老在我的生活中笼罩着,挥之不去。这一点,我绝对不想在我的孩子身上再出现。
  3你们一定想不到,高中的我曾“寻过短见”,有一次自杀的经历。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遇到懵懂的初恋,希望她能够给我一个说法,这样我一辈子就会爱她了。我现在有时候还会思考当年的一些事,慢慢学着理解父亲,他有他的尊严,作为传统的中国男人,他的尊严和他的面子,有时候是高于亲情的,他可能也很无奈。但是那次经历真的给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和烙印。有了小石头以后,因为曾经的经历,我更加关注他的情绪变化,时刻提醒自己解决事情的办法是沟通,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情绪,说话刺伤孩子,造成他更加反叛的性格。爸妈对待我是一种粗暴式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影响了我教育石头的方式,一直试图摆脱这个负面影响,到现在为止,有些东西就好像沉淀在我血液里一样。
  4我,一个30岁的老狐狸,阅人无数,最后,给“石头”选了一个有智慧的好妈妈。
  如果让我定义一个印象深刻的瞬间,我还是选择石头出生的那一瞬间,那是父亲和男人的分水岭。恍然大悟:我即将对另外一个生命负全责。
  5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其实都是精神层面的事。
  男孩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激发他的斗志,让他的精神更有纵深;女孩富养,是说要早早是增加女孩的见识,让她的精神世界更富足,不要被物质所欺骗或动摇。
  6父子是天敌,叛逆是长期而不可改变的潜意识;
  父子又得亲近,男孩成长为男人必然要从最近的男人——父亲那里获得力量。
  我俩平时相处只要没触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时,我们的关系就像哥儿们一样,可以随便招呼一下,可以打闹成一团,亲密的像双胞胎。
  一旦碰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该拿出父亲的威严来。石头一般跟我“哼唧”两下,也就听话或者立马知道自己做错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们之间建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如果一味的像哥们,真的遇到原则性的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是非不清了,
  7石头曾这么问我:“爸爸,再过30年到40年,我就像你这样了吧?”
  我说:“对对对,你就像爸爸这样了,有胡子,男人就得留胡子,留胡子才男人。”
  他说:“爸爸,那我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死了吧?”
  我当时一愣。孩子虽小,竟也懵懵懂懂地开始思考人生中一些“无常”的问题了,如何回答?我很为难,难道只能骗他说离世的人们去了一个美好地方吗?我信佛,我相信人命所归。
  最后,我只能对“石头”说:“爸爸一定不会死。”
  老实讲,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还没想明白呢。
  8我是一个演员,觉得演员大都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特别理想化。这点特别害人。拍出来的东西都是戏,戏是人写出来的,可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总有各种各样的瑕疵。
  比如,在说“我爱你”的时候,这个时候音乐该响起来,慢镜头,各种花瓣,各种光芒,一一呈现。真实的生活有瑕疵,但是在戏里面,瑕疵全都被美化和理想化了。演员到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中时,往往会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追求完美,觉得生活为什么不像戏里一样?按照戏里,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怎么怎么样的。所以演员经常会拧巴。一到拧巴的时候,我就抛开这些理想化的想像,理清情绪,平静思考一下一件事情原本应该是怎么样的。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讲述的其实是几代男人的成长故事,郭涛的勇气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示给读者,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强大自信,也让我们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怎样爱孩子的来龙去脉。
  ——郑渊洁


  ★将书推荐给那些还没有做父亲的男人,希望孩子一诞生时,他们就拥有智慧和力量,当他们一辈子的英雄。
  ——林志颖


  ★教子书读了不少,但这本书里的观点“出乎意料”地给很多父亲都提了一次醒:父子可以是哥们儿,但不能缺失价值观;父母可以哄孩子,但不能缺少是非观;父亲可以为你做很多事,但他绝不能一直扮演大英雄。
  ——徐帆


  ★母亲能读出力量,父亲能读出温暖。
  ——孟京辉


  ★上一辈的血液一直流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不断挣脱,不断修正,不断自省,但更多时候是无奈的臣服。在这本书里,我读出了郭涛灵魂深处的纠结。
  ——李湘、王岳伦


  ★从男孩到男人,从男人到丈夫,从丈夫到父亲,每一次对郭涛来说都是艰难的蜕变。
  ——梅婷


  ★郭涛是一位非常棒的演员,饰演过很多成功的角色,“石头爸爸”当然是他饰演的好的角色,石头才六岁,父子好戏刚刚开始,一起去经历美妙的人生吧。
  ——谢娜


  ★每个人出生时,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很遗憾,我没有。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个精神之父的领航,遗憾的是,我也没有。
  但庆幸的是,我走出来了。回顾我的经历和石头的成长,我想,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拥有美好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遭到外界有意无意的破坏,进而丧失美好,所以很多闪闪发光的孩子,大一些反而变成了一个糟糕的人。无须多建设,无须多破坏,把天赐的优点保护好,多给生命留白,这才是父母的大智慧。
  ——郭涛

展开
精彩书摘

  序 向伟大的孩子学习
  2007 年3 月8 日, 在一位朋友的生日聚会上, 我认识了郭涛。他告诉我,10 天前有了儿子, 乳名石头。我说恭喜你, 地球上又多了一个爸爸。
  爸爸的含义是榜样。教育不是管理, 教育是示范和引导。好爸爸都一样: 闭上嘴, 抬起腿, 走自己的人生路, 演示给孩子看。
  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石头已经上小学了。通过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 郭涛和石头的父子情被荧屏放大给芸芸众生看, 人们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和对子女的爱惜由此释放并引发共鸣。节目告一段落, 正当人们意犹未尽时, 这本书出版了。文字诠释父子情更有魅力。
  这本书讲述的其实是两个男孩儿的成长故事。郭涛的勇气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示给读者, 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强大自信。通过郭涛和他父亲的故事, 我们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爱孩子的来龙去脉。合格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 会时时刻刻回想自己的童年,不让自己童年的遗憾在孩子身上重演。我认为“,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用来形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最贴切。人是能控制不让遗憾和悲剧重演的高级动物, 在育儿时尤其如此。
  2009 年, 比尔?盖茨的父亲比尔?H . 盖茨的著作《盖茨是这样培养的》出版中文版时, 我为该书写序言。盖茨爸爸在书中的一句话值得所有父母牢记: 作为父母, 不管你做什么, 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人有两种年龄,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我们只能让它按部就班地走, 心理年龄最好让它停滞不前, 童心永驻。成年人拥有童心很重要, 童心是想象力和好奇心, 有了知识的人如果再有童心, 就能进行创新了。有知识没有童心, 可能终生只能重复前人发明的知识。
  很多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遗失了童心, 有孩子后他们有了找回童心的天赐良机: 向孩子学习。毕加索成名后, 记者向其询问成功秘诀。毕加索回答: 我终生向儿童学习。
  从这本书里, 我看到了郭涛向石头学习的痕迹。
  郑渊洁
  2014 年1 月19 日


  引 子 孩子生下来不是白纸一张
  我从不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
  很多孩子在出生时都拥有美好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有意无意地遭到外界的破坏,到了社会上,又被进一步扭曲。
  所以很多天性质朴善良的孩子,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反而变成了一个糟糕的人。把孩子美好的天性保护好,比一边破坏孩子的天性,一边寻求优秀的教育理念去重新塑造他要重要得多。
  这是我想写这本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工作忙碌,我曾错过儿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瞬间——他第一次会叫爸爸,第一次学会走路——我都没能在现场,现在想想真遗憾。
  石头现在已经上小学了,要真正开始学习知识了。过去在幼儿园阶段,主要还是玩儿,并不太懂事。从6 岁开始,石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中,要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有一天长大成人。对孩子来说,学校不仅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思想、心智、性格。很多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块璞玉,为什么有的雕琢到后来,连块烂石头都不如?那都是因为扭曲的教育体制把孩子给害了。
  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其实就已经步入社会了。石头现在不仅是一名小“社会人”,还是个小有名气的“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要不可避免地接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除非他不用上学,不用出去跟人打交道。但我们是中国人,我还是要让孩子过群居的生活,保持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同时给他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和自由的思想。当然我知道这些很难。
  在石头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在为他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而纠结,最后我放弃了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选择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思路跟私立学校完全是两回事,在私立学校上个两三年,再回到公立学校去,孩子会有好多地方跟不上。因为私立学校完全是另一套思维方式,特别是上中学以后,再想转回来基本没戏。
  现代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里,脸色苍白、身体柔弱、大脑迟钝、生活与世隔绝,不够阳光向上。我不希望石头成为这样一个毫无生气的“宅男”,我想把北方男人外向的性格传承给石头,这也是我参加《爸爸去哪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平时生活中,我对石头采取放养式的教育,任他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回来,我从不批评他,男孩就应该这样。不过他受伤次数也确实多了点,我还是提醒他自己要小心。我小时候还从房顶上掉下来过呢,虽然没受伤,但也摔得不轻,这些都是小男孩在这个年龄段必须经历的“毛茬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身上绝不会缺少这种自然的、真实的、原始的气质,那才是男孩子应有的气质。
  在参加完节目后,我也对其他爸爸不同的育儿方式做了总结。我跟林志颖对待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小志会用一些比较温和或委婉的方式解决Kimi 的问题,甚至是自己默默处理;而我可能会给石头比较明确的态度,毕竟我们北方人性格更粗犷一点。我希望石头将来也能继承这种北方人鲜明、爽快的性格。
  不过将来的事谁知道呢,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只有父母不能选择,所以眼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父母。我很高兴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心得通过《爸爸去哪儿》展现给大家,再重新发问,归纳总结,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充满回忆的自传。
  在节目的最后一期里,我写信给石头提到“不管你有多大,走到哪,爸爸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父子之间最真实的交流是什么?就应该是把父亲所有的外壳都抛掉,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情感给孩子。那种表达才是最纯朴、最真诚的,也是最真实、最牢不可破的情感。而这种表达本身就有力量存在其中。
  真实的爸爸是什么呢?当你需要我保护的时候,如果我有这个力量,我一定会把你抱在我怀里;如果爸爸保护不了你,证明爸爸没有这个力量,也希望你理解爸爸。这就是最真实、最人性的东西。我给你的支持更多是心理上的,在做事的时候我代替不了更多的你,但我可以心理上支持你,这样我们才是永远在一起的。孩子总归要飞走,父母也有老了离开的那天,什么时候他打一个电话回来,或者是他回来看你,看到爸爸永远是用笑容与慈祥的目光注视着他,告诉他:“好样的,儿子,你真棒!”“没事儿,走错了,再回来。”“别怕,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我们不要惧怕失败。爸爸支持你。”其实这才是我更想说的。
  父子可以是哥们儿,但不能缺失价值观;父亲可以哄孩子,但不能缺少是非观;父亲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但他绝不能一直扮演大英雄……父亲并非一定是“高大全”的,父亲不是上帝,也非全能,父亲的成长甚至也是一个笨重与自我矫正的过程。
  我想把所有的心得、困惑与无力都抒写出来,为读者带来一部男孩和男人的成长史。
  我不是教育专家,我的一些观点一定会引起争议,但至少有一点我能保证:我献给读者的故事一定是最自然、不加粉饰的真实。

  ……

展开
目录
内容介绍
第一章 镜头压力大如山,我该怎样做爸爸?
第二章 家有“石头”初长成
第三章 我是一个“叛逆者”
第四章 父亲是男人的分水岭
第五章 有时无力,有时笨重
第六章“男孩要有男孩样”
第七章 谁说父子是天敌?
第八章 妈妈的角色:男人究竟想什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