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菁教育调研书系:初中生实践能力调研报告》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建构了实践能力的基本框架,将实践能力划分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四个维度。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围绕实践能力的内涵研究、框架与指标体系研究以及评价方法研究展开,并呈现了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总体状况。第二、三、四、五章主要围绕我国中学生实践能力状况的分项调查研究展开。其中,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状况,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状况,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状况,第五章重点分析了学生工具使用能力的状况。第六章主要围绕提高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展开,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前言
第一章 实践能力研究与调查总论
一、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一)国内外实践能力理论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实践能力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研究
(三)主要发达国家职业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二、实践能力框架设计
(一)实践能力的维度
(二)实践能力指标体系
三、实践能力测评工具
(一)实践能力测评工具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二)测评工具的要素与构成
四、实践能力测评的实施过程
(一)抽样与施测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实践能力状况调查的主要结论与发现
(一)初中生实践能力总体状况
(二)初中生实践能力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三)测评工具的反思与完善
第二章 解决问题能力
一、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解决问题能力概念界定
(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二、解决问题能力框架设计
(一)能力框架的设计依据
(二)解决问题能力测试框架的建构
三、测试工具的设计与说明
(一)程度题
(二)调查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解决问题能力的总体状况
(二)解决问题能力各维度的状况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分析
五、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课程结构和门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倡导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三)大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确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正确导向
(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五)加强舆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戍长
第三章 自我管理能力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自我管理能力研究概述
(二)自我管理能力概念界定
二、自我管理能力框架设计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结构
(二)三种能力具体观测点的确定
(三)能力测评指标体系
三、测试工具的设计与说明
(一)测试工具编制依据
(二)测试工具设计原则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二)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的状况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分析
五、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育人观、成才观,以能力培养为重,为学生的终甄旋畏奠基
(二)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惑
(四)教育家长、培养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协力,有机配合
(五)学校应更多地关注寄宿学生的生存状况,着力培养并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章 沟通与合作能力
一、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文献中的表述
(三)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四)启示和认识
二、沟通与合作能力框架设计
(一)确定能力维度
(二)划分能力指标
三、测试工具的设计与说明
(一)测试工具的编制原则
(二)测试工具的分类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总体状况
(二)沟通与合作能力各维度的状况
(三)沟通与合作能力表现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
(四)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差异分析
(五)初中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现状
五、提升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保障机制,为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创造空间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四)建立新型的班级组织管理制度,培养更多学生的领导组织能力
第五章 工具使用能力
一、工具使用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工具使用能力的文献研究
(二)工具使用能力的概念界定
二、工具使用能力框架设计
(一)能力框架设计说明
(二)工具使用能力框架
三、测试工具的设计与说明
(一)程度题
(二)调查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工具使用能力的总体状况
(二)工具使用能力各维度的状况
(三)工具使用能力的差异分析
(四)信息技术工具使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五、提升学生工具使用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和制定有关政策
(二)完善课程设置和实施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工具使用能力和使用效率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一、需要反思学校(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
二、确立能力培养的相关机制
三、加大生活类、实践类、综合类课程在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建设力度
四、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五、确立“能力发展”的导向
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能力培养模式
七、关注性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八、改革寄宿制度,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十、加强对实践能力问题研究的力度
附录 中学生实践能力调查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