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9867
  • 作      者:
    高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高丽,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2000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及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在《电化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评论》《中国特殊教育》《生产力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小学教育等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从根本原因来说是教育资源的稀缺与有限以及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追求外在的设施、校舍等办学条件均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内在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与提高,而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如何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任务,并逐渐成为制约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瓶颈。《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围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而展开,依据意义——现状——原因——措施的逻辑思路,分为四个模块来阐述,提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现实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公平研究已经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过渡,从关注机会公平转向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而在关注教育过程和条件公平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资源配置的均等,进而有部分学者开始就“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做专项研究,而在我国,对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
  一  国内外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教育公平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这些研究中既有理论的探讨,又有实证的分析,研究的范围也包括了城乡教育差距、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地区教育的差异等,研究对象既包括了义务教育,又包括了高等教育,还有的包括了高中教育,这些研究和探索的成果,不仅深化了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范围,同时也对缓解我国的教育公平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达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再是理念、思想的多角度、多维度辨析,而是研究“学生学业成绩”,研究科学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学者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仍然没有完全跳出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等宏观教育公平问题;数量维度的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是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而质量上的公平问题又凸显,所以也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条件公平甚至结果公平。
  我国学者在研究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与教育公平相关的概念使用比较随意。尽管就不同角度讨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文献很多,但却很少从理论上对“教育公平”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虽然使用的是“公平”这个概念,但却仍然关注的是群体之间的“不平等”问题,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教育均衡”等概念的使用比较随意。
  (2)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更多地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实证方法的使用也仅仅限于分析教育公平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教育不公平的程度,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缺乏自然科学相关方法的支撑;而且,在考察教育公平问题的外部环境中,学者虽然从理论上分析经济、政治、民族特点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以期解决现实中教育公平的突出问题,并没有将教育公平问题纳入教育系统中,没有将教育系统纳入社会经济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中,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深入分析。
  二  国内外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述评
  学者们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分析师资均衡配置的内容,整体上勾勒出了师资均衡配置的内容框架,即可以从师资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分布情况着手缩小师资水平的差距,实现师资的均衡配置。也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境下师资配置不均衡的主要问题与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表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师资配置存在较大差距,且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对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师资均衡配置的内涵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没有深刻认识到“均衡不是平均”,“教师资源的均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2)对师资配置不均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仅限于理论讨论,教师素质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怎样作用于教育公平?师资配置不均衡会怎样影响义务教育等问题还需具体、深入地研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描述及核心概念界定
一  研究问题的描述
二  本书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各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  不同国家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一  美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二  OECD典型国家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三  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及研究
一  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二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  理论上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的关系
二  实证分析我国教师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  理论上分析教师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  探讨促进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国内外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二  国内外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述评

第三章  教师素质与教育公平关系的ISM模型
第一节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
一  不同学者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分析
二  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梳理
第二节  我国教育不公平成因的ISM模型
一  确定有关要素,建立邻接矩阵,得到
可达矩阵
二  区域的划分
三  级位划分
四  提取骨架矩阵
五  做出递阶有向图
第三节  我国教育不公平成因有向图的
说明和分析
一  有向图说明
二  有向图分析

第四章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从数量维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
一  我国2001-2010年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师比
二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数量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从质量维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
一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情况分析
二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情况分析
三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素质调查
第三节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变动情况
一  我国小学教师的变动情况
二  初中教师的变动情况

第五章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经济学解释
第一节  供求理论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配置
一  供给-需求理论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供给和需求
二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数量配置现状的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成本理论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质量配置
一  成本理论及教师成本
二  运用成本理论解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质量配置
第三节  供给理论、成本理论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流动
一  供给理论与教师资源数量的整体提高
二  机会成本理论与城市、县镇、农村新录用的大学生中,女性比例均高于男性
三  农村调入、调出的专任教师比例高于城市和县镇,城市的变化小于县镇

第六章  经济学视角下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标准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标准
一  义务教育的属性与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标准
第二节  经济学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标准
一  效用、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二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标准

第七章  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我国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策略
第一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部分外国政府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一  制定不同层次的生师比标准
二  投入专项基金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制定相应法律保障教师工资
三  促进教师流动
四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第二节  我国政府近些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  关于教师的工资保障问题
二  关于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资源问题
三  政府促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四  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项目
第三节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
一  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二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制度
三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保障和特殊津贴问题
四  完善不同层次学校合作和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