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改革目标的整体设计及其注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88844
  • 作      者:
    武文虎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武文虎,1963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中共党员。太原市优秀教研员。1987年6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科研室副主任,兼职于太原市激活思维专业委员会并担任副理事长。个人专著《价值经济学纲要——广义资本论基础》于2010年3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好评。个人专著《现代社会主义和素质教育概论——中国梦的理论愿景和实践途径》于2013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广大同仁赞誉。论文《论素质规律和学习规律》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8期)。文章《防伪防毒是系统工程》发表于《山西日报》(2012年2月16日)。2011年9月15日《山西日报》以《他们,坚守教育最后的净土》为题,对武文虎等人的教育思想做了简明报道。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改革目标的整体设计及其注解》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为人们厘清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提供了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教育改革目标的整体设计及其注解》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推敲的内容,如生活课、文化课和技能课所包含的具体科目设置,在具体专业考试中技能考试科目的构成等。不能因为这些“疏漏”,就断然否定它的科学性。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广泛讨论,使人们更加明确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内容,更加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更加明确教育手段与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促进人们以更加合理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改革目标的整体设计及其注解》:
  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因而课堂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有这样一个事实必须明确:教师行为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它不仅受制于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安排、考试大纲规定、学生实际情况,而且受制于学业考核、课堂评价、自身课改动力、自身课改能力等。所以,要搞好课堂改革,必须首先完成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之后还必须改革学业考核、课堂评价、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师范教育等,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提供动力、创造条件。
  学业考核是鉴定教育目的实现程度的基本手段。学业考核应当采用学分制。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取决于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学分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比如某学校规定,有两门必修课的学分没有达到结业要求,或者选修课的总学分没有达到毕业要求者,该生就不能毕业,只能肄业。
  选修课的学分应当包括成绩学分和应用创新学分,成绩学分的权重应占100%,应用创新学分的权重应占20%。必修课的学分应当包括过程学分和成绩学分,过程学分的权重应占50%,成绩学分的权重应占50%0应用创新学分主要是通过发明专利、有关奖励、发表文章等获得的学分(按照等级取最高一项作为应用创新学分,具体情况应在学生档案中载明)。成绩学分是指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过程学分是由出勤考核(约占70%)、课堂参与程度(约占30%)等方面考核形成的。
  改革课堂评价必须明确,必修课的课堂改革目标是,使教学方式主要成为学生有体验的学习方式,着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世界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必修课实现文化目标的过程,成为促进文化知识与学生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选修课的课堂改革目标是,使教学方式主要成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有感触的学习方式,着重引导学生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知世界和经验世界,使选修课(和活动课)实现知识目标和技法目标的过程,成为促进本体知识和技法知识与学生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附录2:《教育是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的统一》对此另有说明,敬请关注。)
  ……
展开
目录
引言
教育改革目标的整体设计
1.课程改革目标
2.课堂改革目标
3.高考改革目标
注解
附录1:什么是现代教育
附录2:教育是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的统
附录3:要高度重视思维方向和思维动力
附录4:社会性及其历史演变
附录5:运用市场机制促进
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轮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