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5721
  • 作      者:
    钱理群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钱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完最后一轮鲁迅研究,整理出版了《与鲁迅相遇》,但这并非他的“天鹅绝唱”,退休后,他于2004年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为中学生开起了一门选修课;2005年,他又在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别开设了一学期 “鲁迅作品选讲” 的选修课。2009年又到台湾清华大学讲授了这门课。《钱理群中学讲鲁迅》就是根据这四处的录音整理而成,每一部分都附选了学生的优秀作业。还是看看学生们是怎样看这门课和他们的老师吧:“他不再是拗口的语句,不再是每一篇都要背的烦恼,而给了我一种想要静下来读他的欲望。”“以平常心看鲁迅。”“以前认为他是一个冷冷的、尖刻的人;现在发现他的内心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人所不具有的爱与悲悯。”“老师讲课的样子和方式都很可爱。”“老师讲到了中国人的奴性,那您受谁压迫,被谁而奴役呢?您有奴性吗?”“说实话,我对这门课的感受要远比单纯的对鲁迅的感受要丰富、真诚得多。”
展开
精彩书摘
    [学生十]我读《雪》
    我在读了鲁迅《雪》之后,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他的这一章虽然文字很短,但是里面充满蓬勃的生命意识。
    首先第一点,就是文章中洋溢的动感。我读文章第四段,脑子里马上跳出“动感”这个词语。“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样的视觉冲击是相当强烈的,雪不仅在天地间飞腾,而且,中出了太空,使太空也跟着旋转而且升腾,这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无尽的力量,很强的动感,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一种敬仰。
    第二点,我想谈的是,这篇文章中随处都流露出的生机和对生命的爱,主要是三个地方的描写。首先是第一段,一种颜色的组合: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读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色彩是掩盖不住的,不管雪有多厚,有多白,也掩盖不住。那么再往下想,万物的生机也是无论什么都掩盖不住的。其次是对孩子们堆雪罗汉的情景的描写。孩子就是一个个天真的生命,鲁迅对新生的生命是珍爱的,对于孩子的感情也是非常单纯的,他不像平时写中国国民的时候,可能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感觉,但是他对孩子是绝对不会产生那样的感觉的,他对于孩子的感觉完完全全是单纯的爱和期望,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温馨。其三写孩童堆雪罗汉,一群年幼的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创造一个新的生命,而且他们把雪罗汉当成一个真的人,去访问他,和他拍手,点头,嬉笑,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孩童们和雪罗汉之间无邪的生命的对话。鲁迅在这里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纯美的画面。如果说,前面写色彩交融给我们的是一个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震撼的话,那么,写这些孩子堆雪罗汉的情景,就给我们更多的感动。这两者共同的作用就是能够用一种很现实很真切的画面激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进一步唤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识。
    第三点,想谈谈鲁迅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他对雪的描述中,这是一种相当个性化的写作。我们可以看一下文章的结尾一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觉得这句话,至少可以引起我们两个思考:雪的孤独从何而来;为什么把雪说成是死掉的雨,又比喻成雨的精魂?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雪的孤独何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雪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形象,而高尚的往往不能被庸常所理解。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到鲁迅本人,我们知道鲁迅他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应该是相当深刻的,他至少看到了国民性的弱点,并且预见到这些弱点将来会带来的危机,这些都构成了他思想中的远见。他这里写雪也是希望自己不仅能像雪一样旋转升腾闪烁,而且更应使整个太空一起旋转升腾闪烁。他心中怀有火一样的热情,希望改变民族的命运。但是在现实中他所面对的是一群麻木而且冷漠的国民,他是势单力薄的。所以先知先觉常常是孤独而痛苦的。鲁迅在这里表现出来的不仅是雪的孤独的生存状态,更是他自己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他把他自己的生命的情感都投入进去了。
    再说鲁迅关于雪和雨的关系的思考。可以把雨转化成雪的过程,想象成一个动态的生命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成一种强大生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雨不可能在太空中旋转奋飞,他只有转化成雪以后,才具有那飞翔的动力;而同时雪又是易化的,所以它的生命不可能长久。所以说雨凝聚为雪的过程,是一种牺牲,也可以说是一种升华。鲁迅对雪的价值和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从这句话当中可以读到他对雪的讴歌,也可以感到鲁迅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总而言之,我认为,在鲁迅的观念里,雪是高于雨的,而且北方的雪在某种程度可能更贴近鲁迅的灵魂。
    ……
展开
目录
开场白 聊聊这门课
附:课前调查我对鲁迅的最初印象
第一讲 且说父亲和儿子(上)
附:学生作业我和我的父亲)
第二讲 且说父亲和儿子(下)
第三讲儿时故乡的蛊惑
附:学生作业我读《我的第一个师父》
第四讲 鲁迅与动物
第五讲 鲁迅笔下的鬼和神
附:学生作业我读《铸剑》
第六讲 生命元素的想象
附:学生作业中的多样解读和发挥
第七讲 作为艺术家的鲁迅
第八讲 睁了眼看
第九讲 要有会看夜的眼睛
第十讲 另一种看
第十一讲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第十二讲 生命的路:鲁迅的期待与嘱咐
附录:
一、学生考试作业我之鲁迅观
二、课程总结调查
三、关于大学教授到中学上课的思考
四、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中
五、部分台湾学生对鲁迅的接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