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祖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91812
  • 作      者:
    (英)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祖国》由罗伯特·哈里斯所著,如果希特勒赢了,历史会变成怎样?《祖国》——幸好只是一本小说。
     畅销英美20年经典之作,中文简体字版首度面世!
     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总店特别推荐!
     这是一部虚构历史的惊悚小说:纳粹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年后,希特勒正等待他七十五岁诞辰的到来。一桩发生在柏林郊外湖边的命案引起了刑警马栩的注意,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是一个针对数名纳粹高官的连环谋杀行动。随着马栩抽丝剥茧,追踪至事件核心,却发现在这些精心布置的谋杀案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英国最重量级畅销小说家。1957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就读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时已展露出过人才华,曾任剑桥辩论协会主席。毕业后先后于英国广播公司、《观察家报》工作,并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2003年荣获英国新闻奖之年度最佳专栏作家殊荣。1993年,他出版了小说处女作《祖国》(Fatherland),一夜成名,从而转向成为一名小说家。此后的《密码迷情》(Enigma)、《大天使》(Archangel)、《庞贝》(Pompeii)都是风靡欧美的畅销小说。因为题材新颖,情节构思精巧,其作品常常被拍摄成影视作品,由国际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指导的电影《庞贝》将于2011年上映。对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推崇备至的波兰斯基也已接下《影子写手》的改编与导演工作,将其搬上大银幕。

展开
内容介绍

     罗伯特·哈里斯是个畅销书作家。1992年出版的畅销小说《祖国》中写到,1964年,希特勒在二战中获胜,把德意志帝国从莱茵河扩张到乌拉尔山脉。他把欧洲组织成“欧洲共同体”,这是由12种货币组成的由德国马克支配的经济联盟,其旗帜是由蓝色背景上的黄星组成的。德国40年代初的文献就包含了这样的计划。

展开
精彩书摘
     厚重的云层彻夜笼罩柏林,此时晨光正勉为其难地露出。在城市的西边外围,轻盈的雨水恍如烟雾般飘荡在哈维尔湖的湖面。
     天水合为灰茫茫的一片,直到对岸才刻划出一条黑色的界线。那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灯火。
     札菲尔·马栩,柏林刑事警察队——简称刑警——的重案调查员,从他的大众牌国民车爬出来,对着雨水偏了偏头。他是这种雨的鉴识专家。他知道它的滋味和气味。这是从北方过来的波罗的海雨水,冷冽,包含海洋的味道,而且带着浓烈的盐分。一霎时,他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在U潜艇的潜望塔中,熄灭灯光,从威廉港出航,滑进一片黑暗。
     他看看手表。才刚过早上七点钟。
     他前方的路边停了三辆车。其中两辆的乘客在驾驶座上睡觉。第三辆是一辆普通警察——即一般德国人所称的“普警”——的巡逻车。车里空无一人。从打开的车窗里,传出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无线电通话杂音,在潮湿的空气里十分刺耳。车顶上的旋转警灯照亮了路旁的树林:闪烁一阵又一阵的蓝黑,蓝黑,蓝黑。
     马栩放眼寻找普警巡逻人员,看见他们站在湖边一棵湿答答的桦树下避雨。他们脚下的泥巴里隐约有个苍白的东西。旁边一条木头上,坐了一名穿着黑色田径运动服的年轻人,胸口袋上有一个党卫军的SS徽章。他俯背向前,两只手肘靠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头的两侧——一副苦恼的模样。
     马栩吸下最后一口香烟,将烟蒂一掷。烟蒂在湿漉的路面上嘶一声熄灭。
     他走过去,一名警员举起手臂敬礼。
     “希特勒万岁!”
     马栩没理会他,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下泥泞的湖岸去查看尸体。
     那是一具老人的尸体——冰冷、肥胖、光秃,而且惊人的自皙。从一段距离以外看去,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抛弃在泥巴里的一具雪花石膏雕像。粘了泥土的尸体,面朝上,半身横陈在水面外,两臂大张,头歪向一边。一只眼睛闭得死紧,另一只半张半阖地睥睨着混沌的天空。
     “你叫什么名字,下士?”马栩有一口轻柔的声音。他眼睛没有离开尸体,问那名行举手礼的普警。
     “瓦特卡,少校阁下。”
     “少校”是党卫军的一个头衔,和德国武装防卫部队的军阶相当,那个瓦特卡——虽然疲惫不堪而且浑身湿透——似乎迫不及待要展现他的敬意。马栩不用仔细观察,也知道他是哪种类型的人:三度申请转入刑警队,全部被拒绝;有一个为元首生产了一足球队儿女的尽职妻子;一个月薪水二百马克;一种怀抱着希望的生活。
     “嗯,瓦特卡,”马栩又用那轻柔的声音说,“他是在什么时间被发现的?”
     “才一个钟头以前,长官。我们在尼克拉的巡逻正要收班时接到呼叫。第一优先事件。不到五分钟就赶到。”
     “是谁发现他的?”
     瓦特卡举起大拇指对肩畔的方向指了指。
     穿田径服的年轻人站起来。他看起来不超过十八岁。头发修剪得非常短贴,淡棕色的轻薄发根下,露出粉红色的头皮。马栩注意到他刻意避过尸体。 “你叫什么名字?”
     “党卫军一等兵赫曼·约斯特,长官。”他讲话有撒克逊口音——态度紧张、心神不定、急于取悦,“就读于席拉希坦的瑟普·戴特利希训练学院。”马栩知道这个学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起来的水泥兼柏油畸形建筑,位于哈维尔湖的南边。“我大多数早晨都在这一带跑步。天色还很昏暗。起初我以为是一只天鹅,”他无助地补上一句。
     瓦特卡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不屑。一个党卫军军校的学生,竟然害怕一个已经死了的老头子!难怪乌拉尔山战役拖拖拉拉永远打不完。
     “有没有看到其他什么人,约斯特?”马栩用叔叔一般慈蔼的口气对他讲话。
     “没有,长官。半公里外的野餐区有一个电话亭。我打了电话,然后回到这里等,直到警察抵达。路上都没有看到任何人影。”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