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达内希瓦尔(Simin Daneshva),1921年生于伊朗“诗歌之乡”设拉子。德黑兰大学波斯文学博士,并曾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富布赖特奖学金,在该校攻读两年。
她是伊朗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女性,并在伊朗文坛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出版短篇小说集的伊朗女性,第一个出版小说的伊朗女性,第一个翻译出版外国文学的伊朗女性。因所获得的卓著文学成就,她被尊为“伊朗小说王后”,并被视为20世纪伊朗文坛活力的象征。
她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熄灭的火焰》(1948年)、小说集《天堂般的城市》(1961年)、长篇小说《萨巫颂》(1969年)、小说集《我该向谁问好》(1980年),以及著名的“彷徨三部曲”《彷徨之岛》(1993年)、《彷徨的赶驼人》(2001年)、《彷徨之山》(尚未出版)。
在创作的同时,西敏·达内希瓦尔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曾将契诃夫、萧伯纳、霍桑等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引介至伊朗。
她曾长期在德黑兰大学任教,是伊朗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家之一,被誉为“伊朗文坛长青树”。在《萨巫颂》一书中文版出版前夕,惊悉达内希瓦尔女士于2012年3月8日去世,享年90高龄。特此致以沉痛的哀悼。
展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伊朗研究专家 哈米德·达巴什
2003年,伊朗女律师席琳·伊巴迪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受奖演说中骄傲地说:“我是伊朗人,居鲁士大帝的后代。”同时又表白:“我是一位穆斯林。”这一表述完整完美地表达了伊朗民族具有双重身份的独特民族性。《萨巫颂》这部小说同样对伊朗民族的这种双重性从多个层面作了完整完美的抒写,因而成为伊朗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室主任 穆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