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并举”是指国家奖和非国家奖并蒂花开、互为补充。上榜的六个文学奖项中,就属两个国字号的文学奖——大图书奖和诗人奖资历最浅,但财力最为雄厚,在以奖金多寡论英雄的排名中自然声势夺人,后来居上。国家经济稳定了,把钱用于扶持文学本来就是好事,更为可贵的是,国家文学奖虽然财大,却不气粗,并不是要与非国家奖一决雌雄,而是与其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图繁荣文学的大计。有事实为证:获得布克奖的长篇小说《马蒂斯》,也进入了国家大图书奖的决选名单;而摘得国家大图书奖桂冠的《译者达尼埃尔·施泰因》,也是布克奖的决赛作品;获得国家大图书奖二等奖的瓦尔拉莫夫也是2006年度素尔仁尼琴奖的得主,国家诗人奖获得者丘洪采夫曾获2005年度凯旋奖。可见这些文学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评价标准相辅相成。最受益的还是作者,奖项越多,机会越多,而得到滋养的是整个俄罗斯文学。可见,官民共建的文学奖励机制实际保证了作者享有更为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诗文共荣”是指诗歌、小说作品的共同繁荣,唯一不同的是两位获奖诗人的年龄已逾七旬,有奖励其终身成就的意思,而小说作者的队伍显然人数更众,也更加年富力强。
所谓“产研同修”是指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齐头并进,共同构成广义文学的繁荣景象。索尔仁尼琴奖成立伊始就彰显出奖掖文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其首位获奖人就是语文学家弗拉基米尔·托波罗夫,2007年是第十次颁奖,得主又是两位学者,重视科研贡献俨然已经成为该奖的一项传统。此外,近几年俄罗斯传记文学的发展也是颇为值得关注的现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