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
★可读心,可攻心,看透人的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海报:
弗洛伊德:“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作为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者中的翘楚,休·麦凯一生都在倾听人们心中的梦想、恐惧、热情、希望与绝望。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人类内心记录者和解读者的超强技能,为你解读10种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欲望。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轨”
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希望某事发生的欲望有时会膨胀为希望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我们从让自己兴奋、激动或繁忙的生活经历中收获很多。(有谁在路过一场车祸现场时不会放慢脚步?)
小孩子喜爱被追逐,他们喜欢在捉迷藏游戏中被“找到”,他们喜欢被逗乐,他们喜欢在被举到更高处旋转时的兴奋。露天游乐场的游艺设备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危险——虽然只是模拟的危险,也同样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生活本身为我们很多人提供了太多的兴奋,但是我们中的一些感情丰富的人从来没有失去对儿时兴奋的依恋:从极限运动到鲁莽的恋情、飞车游戏、赌博,他们对兴奋的欲望似乎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欲望不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得到满足,或者通过网球或高尔夫球比赛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常规的旅游观光假期得到满足:他们需要“走到边缘”。一些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通过攀登高耸而险峻的山峰、跳伞、乘直升飞机上高山滑雪……似乎只有通过从容不迫地将自己推向危险之路,他们才可以产生一些兴奋,让自己感到完全的活力。而有些人利用毒品来让自己踏上一个虚幻的内心“边缘”之旅。这两种情况,目的都是通过被提高了的兴奋感来改变对生活的感知。
一些人觉得在沙发上玩电子游戏或者观看没完没了的坠机片段或者有关连环杀手、强奸案、种族骚乱、恐怖袭击或政治危机的消息很刺激。在抱怨媒体强调丑闻和灾难的同时,他们带着兴趣观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知道要出事,你还会一定要登上那架飞机吗?”“试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一个人怎么能对其他人做出那样的事呢?”
即便是环境恶化、气候变化或经济崩溃的消息也会带来兴奋感:这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够幸存吗?我们对坏消息的欲望一部分是受到不可理解的好奇心驱使的,我们对人类的极限感到好奇,包括不良行为的底线,这同时也是替代寻求刺激的一种形式。
当然,体育运动也是如此。每种运动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兴奋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紧张感。几乎所有的运动比赛最终都源自远古狩猎或战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中会有许多人将运动视作神圣的,并为体育竞技场上的胜利者赋予英雄般的地位:他们就象征着远古时代的冠军猎手和武士。这同时也是父亲会对儿子在运动方面的表现赋予强烈的感情的原因:在一些原始情感的层面,他们感到自己的儿子正在为狩猎或战斗接受
身体健康方面的测试。
观看职业体育运动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忠诚的支持者为运动员的优秀表现而极度激动,显示了我们多么强烈地渴望兴奋。“我为足球而生”——或者为曲棍球、垒球等竞赛而生,这对于那些感到工作乏味的观众来说是
毫不夸张的话。
观众的热情有时会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足球运动中的球迷流血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每个文化都有着自己各种不同的运动欲望。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新西兰人有时声称自己是体育狂人——他们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 1995 年、2000 年的美洲杯比赛中获得胜利时流露出了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但是与苏格兰人、西班牙人、巴西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的热情相比,他们只是小巫见大巫(意大利人可以效仿画家卡拉瓦乔:当在网球比赛中失利时,他枪杀了他的对手)。
结婚仪式对于各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兴奋的来源,但是对性的兴奋衍生出来的新欲望是许多人无法摆脱的,特别是对恐惧自己的性能力衰退的中年男性,或者不能再容忍配偶把自己不当回事的女性。
中年人寻找性冒险有时是在双方忠诚关系的安全界限内进行的,在这一界限内他们会运用各种策略——从性感内衣或养性健身术辅导班到奇特的假期或肉毒杆菌除皱术,为的是给夫妻的性生活“增添趣味”。但也有时候,这一切通常会在充满隐伏危险的婚外情中进行。
我把手放在那儿,她把手放在那儿——还是同样的老套,一晚又一晚,一年又一年。你不想承认,但是这确实变得乏味,如果有别人表现出对我有一点兴趣,我就会招架不住。
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当妻子开始买艳丽的内衣并穿着它上班的时
候,他就开始担心了。
一个老板爱上了他年轻又迷人的私人秘书,危及了家庭和婚姻稳定;厌倦了家庭琐事的主妇开始与水管清洁工发生了恋情;丈夫开始和一名新近离婚的需要安慰的女同事一起喝咖啡;被忽视的中年妻子几乎不能压制自己对教区教士的性幻想……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并不愉快,也不令人兴奋——这些事已经成了陈词滥调。用另一种陈词滥调来说,它们大多注定要以泪结束。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这样做呢?我们对于这些情况都不是无知的受害者,但是我们的判断很容易地被荷尔蒙的作用所损坏(特别是在低落时),将我们踢到一个更为危险和更为刺激并带有性激情的地方。
在这些冒险的经历之后,一个困窘的浪子回头也许可以幸福地重新燃起之前视为理所当然的关系,但是这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可能这种浪子回头可以使一方勉强接受“这些事情发生”,并谨慎地重新建立关系,但在这种新建立的关系中却丢失了另外一个欣喜——完全的信任。
我们对性兴奋的欲望有点像是热制导导弹。如果我们能了解它的力量,那么我们也许会在选择目标时更加谨慎,尽管历史上从未听说过有成功的先例。
营销公司了解我们对兴奋的欲望有多么强烈,他们同时也知道,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兴奋需要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带来:不论是尝试口香糖新口味或新的假期目的地、尝试把居室改变为一个新的鲜明醒目的色彩,还是尝试可以让自己成为关注焦点的光鲜亮丽的鬈发。汽车公司承诺其轿车可以成为“最终的座驾”,这其中暗含的意思就是,这款汽车的司机可以享受到的兴奋是那些选择其他轿车的笨蛋们所无法享受到的。“兴奋”现在是从运动轿车到赢得观众的摇滚明星和电影导演的营销标签。
世界上一连串的城市都推出了旨在为居民注入兴奋的节日,并吸引了很多寻求兴奋的游客,这又一次回应了我们需要更多超出日常的兴奋。即便是在有“欧洲城市宝石”美名的爱丁堡,人们也感受到了需要重新给它冠以“节日城市”的重要性,据说悉尼通过年度的艺术节而“活跃了起来”。
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
当我们的态度、价值或信仰遭受攻击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去维护。当面临迫害或嘲笑时,宗教信徒不会说“哎哟,我们一定犯错了。让我们不再有信仰吧,因为这让我们看起来很傻很愚蠢”。相反,当他们的信仰遭到挑战时,他们会更虔诚地进行宗教仪式,让其看起来更为重要。
维护信仰是加强自我的最好方法。那些试图通过正面攻击来改变我们想法的人们通常会事与愿违:这些攻击使得我们坚定了决心,让我们更加固守我们的信仰,并让我们的信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几乎是人性的又一法则:你越直接地攻击他的既定信仰,你越可能加深他们对自己的信仰。
另外一个帮助我们解释为何少数群体因迫害反而变得壮大的理由便是:迫害深刻地显示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如果被忽视,则群体很可能会侵蚀和凋谢。冷落才是真正的敌人。?
通常,对他人世界观方面的抨击会让被抨击的人感到一种激动人心的胜利,因为斗争带来的反射作用会在他的内心启动:他们精力充沛、激动兴奋;他们完全感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即使那些关注是负面的。这种攻击意味着他们值得让攻击对象来攻击他们。
可悲的是那些碰巧与暴力男性相伴的女性的悲惨案例。从表面上看,似乎两者并不相关,没有理由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而且在那些为内战受害者提供避难和庇护的地方,以及那些有爱心社团支持的具有各种社会保障的地方,也很难彻底理解家庭暴力这种行为的实施动机。
“我仍然爱他”这句话听起来有一点空洞:那是何种感情?但是一些处于这种处境的女性确实传达了她们与暴力伴侣强烈的依存感,并且有一些女性甚至能够向自己做出解释:至少他没有忽视我。这也许听起来很愚蠢和自欺欺人,但那是对认同的渴望。受到痛击很难成为他喜爱或欣赏你的标志,但是这也残酷地提示了你确实受到了他的重视。
许多处于情感破裂和离婚边缘的夫妻都表示会有一种抵挡不住的冲动要实施暴力:“我知道如果我给她打电话,那将蜕化为争吵,但我还是拿起了电话。”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复杂的现象至少表明了一点,如果她同我争吵,那么至少她没有忽视我。因此,大多数人争吵并没有离婚。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为什么许多人都受到了房屋所有权问题的困扰呢?是不是在这样一个贪得无厌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占据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呢?或者我们期待能有与家相关的安全感,并且认为这种安全感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自我空间”?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深信“砖和瓦”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拥有自己的家”是我们在物质上成功的标志?以上都是不充分的解释。
拥有房屋所有权的人的比例在很多国家都是逐渐上升的,但在有些国家则是逐渐下降的。比如,在英国和加拿大,人们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的比例目前已上升到高于70%,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比例则在下降。新西兰的家庭房屋所有权比例自1991年达到顶点以来一直都在稳步下降,到2011年的时候,已不足65%。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降幅出现在25岁到35岁的人群之中。美国的家庭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则保持在65%上下,其中非西班牙语裔的美国白人家庭拥有房屋所有权比例高达75%。拥有家庭房屋所有权的梦想勾引着人们,使得他们在抵押债务方面很脆弱。将贷款过度地施加于无力偿还的低收入人群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欧国家在家庭房屋所有权方面有着各不相同的习惯。一些国家有着非常高的房屋拥有比率:其中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超过80%,在比利时,这个比例大约为70%。其他欧洲国家都有着比购买房屋更为优惠的长期租赁政策,比如在瑞士,拥有家庭房屋所有权的家庭比例不足40%,而德国大约为43%,法国约为55%。在这些国家,稳定的住房安排、住户对他们所住房子的责任心以及对邻居的依赖都是长期租户所普遍具备的。
但是,在一些国家,甚至是在一些拥有房屋所有权比例较高的国家,家庭房屋所有权问题正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困难的经济条件或者飞涨的房价使得比例发生了能被买到。所有权是一个嵌入很深、很大、很丰富、很复杂、很微妙的概念。
……
前言:为什么人们有时精明有时犯“二”
第一章 涂鸦、发表言论、恶霸行为的目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为什么有些人渴望被重视的感觉更强烈
为什么长期遭受冷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
为什么对孩子过度夸奖是有害无益的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行为和用品上模仿名人
为什么有些人对狗比对人好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手表来彰显自己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得到了你一心一意的关注”
第二章 人人都有恋家情结——自我空间心理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于坐同一个位子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怀念
目录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为什么人们会对故乡有特别的感情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多数战争是源于对空间的争夺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第三章 为什么一些大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信仰心理
为什么人们需要信仰
为什么宗教能拯救一些人的精神
我们如何生活比我们信奉什么更重要吗
为什么有些人靠“相信”就能缓解病痛
为什么厂商热衷于做广告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怀疑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依赖“领袖”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感到费解
第四章 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 ——联结心理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为什么有时与人交流会遇到阻碍
为什么人们在网上交流流畅而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为什么许多城市中人会渴望回归自然
你的不幸来自缺乏某一方面的交流吗
第五章 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做成了某事而兴奋——自我价值心理
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见义勇为”
为什么有些人退休后会感到焦虑
为什么许多人做完家务后希望得到家人的称赞
为什么做擅长的事情会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好为人师”的人
人性本善吗
第六章 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群居 ——归属心理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有自己的“圈子”
为什么有时球迷会做出疯狂的举动
为什么同一集团内会产生不同派别
为什么老乡在他乡相聚还喜欢说方言
为什么会对开宝马车的人印象不好
为什么自杀也会有“集体”
第七章 为什么人们总是欲求不满 ——贪欲心理
为什么很多人失落时会酗酒或疯狂购物
为什么人们容易暴饮暴食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有钱不花的人是笨蛋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钱是人类价值的体现
为什么权力者和富人更容易嫉妒他人
为什么人们会迷信“经济增长”
为什么媒体总是能吸引到更多眼球
为什么有些人会“好战”
为什么很多事都容易成“瘾”
为什么多数人喜欢“怀旧”
为什么人们都想长寿
第八章 为什么权力总是充满吸引力——控制心理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社会变化太快会让一些人感觉“恐惧”
为什么比起大事件,人们更愿意关心生活小事
为什么人们对图书或影视剧的解读各不相同
为什么让孩子遭受磨难对其心理成熟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越多的标语、监控会让人越不安
为什么人们应该降低期望
为什么获得绝对控制权的人容易趋于腐败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惩罚犯罪者可以“不择手段”
如何控制我们的时间和生活
第九章 为什么许多人会感到日常生活单调乏味 ——意外心理
为什么人们喜欢让自己的经历听起来更具“戏剧成分”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着迷于网络游戏
为什么那些经历过大变动的人会显得更为稳重
为什么人们会遭遇“中年危机”
为什么那些对未来有憧憬的人更能承受磨难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轨”
为什么有的人越“减压”越感觉累
第十章 为什么人们言必提“爱”——爱的心理
为什么身体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
为什么爱情初期的激情无法保持长久
为什么离婚率如此之高
除了父母,谁会“无条件爱你”
为什么人们不认可异性“密友”
为什么爱和友谊的结束总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所爱的人做出疯狂举动
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致 谢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重口味心理学》后更深度解读人性本质"欲望",所有读心术、攻心术、操控术的本源,只要看透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某网友
★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可读心,可攻心,看透人的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某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