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治疗的艺术:精神分析大师漫谈心理治疗(“法国精神分析之母”得意门生作品)
0.00     定价 ¥ 7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34818
  • 作      者:
    [法]海托尔·奥德怀尔·德·马赛多
  • 译      者:
    张涛,金伟闯,张沙沙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应该让来访者坐着还是躺下?

如何开场,如何恰当地使用沉默?

治疗师如何理解在治疗过程中自身被激发的创伤?

书信对话的方式清晰地向读者们展现了精神分析关键理论在实际治疗中的困境,作者带着对临床多样性和当下性的思考,将自己的理论创新与温尼科特、雅克•拉康、麦克杜格尔、弗朗索瓦兹•达沃因、让-马克斯•高迪利埃、米歇尔•内霍和皮耶拉•奥拉尼耶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和脉络结合起来,为读者们呈现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理论图景。


展开
作者简介

[法]海托尔•奥德怀尔•德•马塞多

巴西裔法国精神分析师,法国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精神分析之母”弗朗索瓦兹•多尔多(Francoise Dolto)和“精神病学第一人”吉塞拉•潘果夫(Gisela Pankow)的弟子。曾任教于巴黎第七大学,并在多个精神分析学会担任要职。

本书是海托尔的第四部作品,在写作本书时,他已经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数十年。本书不仅通过其个人经历直观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大师们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极具层次感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新手治疗师遇到的所有重要议题。



译者:

张涛

拉康派个人执业分析家,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博士。现为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家,四川心理咨询师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精神分析行知学派理事,公众号“无意识研究”主理人。曾参与写作巴黎第七、第八大学教授的精神分析著作《双语使用者的临床与喜剧》《在21世纪阅读拉康》。代表译作有荣格的《红书》、潘果夫的《精神病动力结构化治疗》。

 

金伟闯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精神分析方向)硕士,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专业会员,拉康派个人执业分析家。

 

张沙沙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方向)硕士,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精神分析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书信对话的方式展开,共计三十六封信。书信内容总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关于精神分析基本设置的探讨,比如何时可以让来访者睡上躺椅,付费对分析意味着什么,等等。

进一步地,作者深入探讨了移情这一概念,并借此穿插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爱、恨和防御。这些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精神分析的一些困难点,如生本能、死本能、超越快乐原则,以及创伤。此外,作者通过对心理治疗现场的片段式还原,展现了治疗如何发挥效用,以及治疗师如何深入到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中去思考。

最后是作者的个人经历部分,信中呈现了他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个案及其处置过程,以及他与一些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的相遇和友谊,这些激荡人心的相遇时刻也展现了大师们强烈的个人风格与魅力。

书信式的写作和面对“年轻治疗师”的设定,并没有让这本书仅仅流于表面。这种书信对话的方式清晰地向读者们展现了精神分析关键理论在实际治疗中的困境,作者徐徐道来,带着对临床多样性和当下性的思考,将自己的理论创新与温尼科特、雅克•拉康、麦克杜格尔、弗朗索瓦兹•达沃因、让-马克斯•高迪利埃、米歇尔•内霍和皮耶拉•奥拉尼耶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和脉络结合起来,为读者们呈现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理论图景。

书中有关理论延展的部分也能帮助从业已久的治疗师们进一步思考自己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僵局,作者为这些读者提供了进入精神分析更浩瀚磅礴的领域的指南针,并以个人经验来指引大家,以不至于迷失其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封信 对话者

亲爱的朋友:

我愿意试着成为——用你的话来说——“在年轻心理治疗师的旅途中陪伴她的特许对话者”。

成为旅伴的想法很是适合我。当治疗师与另一位治疗师谈论他的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能很好地阐释正在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喜欢听你描述你与来访者之间的工作,因此我欣然接受这场成为旅伴的冒险。但是在开始之前,我也有两个条件。首先你要同意,如果我们的理论兴趣变得分歧过大或完全矛盾,我们就中断这个旅程。其次,你要同意我们至少每两个月见一次面。精神分析是口头语言的一种实践,我觉得只有书面交流是不够的。

现在让我谈谈你寄给我的临床材料吧。情况介绍清晰生动,你非常好地传达了会谈的氛围、情感基调以及利害攸关的重要事物。

关于你提到的那个青春期女孩,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建议她等学校假期结束后再联系你,而不是马上预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尤其在你已经帮助她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之后——当然这个进步是你们一起完成的——在咨询室里,你成功地让她揭示了过往经历的复杂性,以及她对自身症状的羞耻感。我猜想,这一揭露的过程充满了激烈的交锋,也因此培养出了你们俩之间高质量的关系,而你现在对她的这种提议,却是与这种高质量关系相悖的。

你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症状性的行为(symptomatic act)。通过强迫她假期结束后再会面,你把自己置身于那些让她失望的人、那些在她的生命中抛弃她的人之中。我想你很难觉察到这一点。为此,我将详细阐述治疗师在分析过程中所犯下的这些症状性行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是由来访者所呈现的材料诱发的。这意味着来访者在无意识中“希望”重复创伤,并且材料的陈旧性——这些材料通常呈现出来访者孩童时期甚至是婴儿时期最重要的痛苦——在治疗师的内心激活了某种与他最原始的冲突相关的被压抑的内容。

这里的问题自然是:治疗师难道不应该通过个人分析,避免被压抑物的返回吗?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是所有精神分析社团里,那些平庸之辈共同关注的议题,这些人往往在个人分析中收获甚微。

不难看出,这种观点将最肆无忌惮的超我与一种理想的技术概念结合在一起。最令人惊讶的是,每当我们的自恋在分析过程中受到破坏时,我们会无可救药地感到内疚,甚至感到无能,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做出愚蠢的行为。

事实上,尽管在与某些来访者的工作中,治疗师可以避免犯错,但有一些错误是必要的,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早期创伤造成的非常真实的破坏性影响无法轻易地呈现于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之中(用我们的术语来说,也就是在移情的情势中),那么我们又怎能治疗这些创伤呢?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来访者“希望”在分析过程中再次看到他们的创伤,这样才能将其控制,才能衡量灾难的程度,才能说出和听到正确的话语。为此,我们可以说,来访者在无意识中积极且坚持地引起这种复苏,试图将治疗师卷入他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对治疗师来说,让自己进入这个有意义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我之前所说,这种参与是治疗工作的一部分,无论这对我们的自恋来说有多么艰难。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反复的坚持代表着希望这次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并且另一方——在这次的情况中是治疗师——将会允诺对创伤负责。在这里,发挥作用的是强迫性重复的生本能部分,即由厄洛斯(Eros)所控制的部分。

然而,反生命的力量在这个行动中当然不会缺席。死本能想让事情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并希望治疗师扮演最初的破坏者——如此就能证明任何试图掌控自己命运的行为都是无意义的,进而诱发出自我压抑、恐惧、淡漠和自杀的行为。

但是,所有这些关于来访者的考虑因素并不会让治疗师无法理解他自己的无意识机制,因为它们反映在他的行为中。精神分析的显著特征在于治疗师对精神工作的重视,这让我们有可能识别出某个特定的治疗师,是以何种独特的方式,被卷入某个特定来访者的婴儿期经历的。与任何其他的治疗形式相反,在精神分析中,对患者的理解建立在治疗师和来访者都能够对自身看重的东西进行精神制作的基础上,而且治疗师的制作需要先于来访者,或与来访者同时进行。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师行为的无意识根源可以在来访者提供的材料中找到。关于你,我可以提供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你在童年时也曾被抛弃过,而你现在正是以你曾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这个年轻女孩。或许是因为你嫉妒她从你那里得到的东西,你小时候从未被给予过的东西(就像父母无法忍受给他们的孩子一对更好的父母——相比于他们自己的父母而言)。第二个假设:你的受虐倾向让你不愿意代表来访者的自我理想(ego ideal),或者不愿意享受你调动的所有创造力的成果——暗中破坏这段关系正是你毁掉自己如此辛苦建立起来的成果的方式。

至于预后,可能发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你在学期开始时没有收到她的消息,由此你便可以主动安排与她的会面——这有助于过失行为(parapraxis)的修通(work through)。不幸的是,她更有可能与你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同时修通在移情中上演的施虐和受虐关系。

热切待续的

你的朋友


展开
目录

第一封信 对话者 / 001

第二封信 年轻的心理治疗师 / 007

第三封信 设置 / 013

第四封信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和精神分析的非道德性 / 019

第五封信 沙发还是椅子? / 031

第六封信 移情 / 037

第七封信 费伦齐的困境 / 044

第八封信 精神病:与吉塞拉•潘果夫的相遇 / 056

第九封信 潘果夫与她的教学 / 061

第十封信 温尼科特的存在的连续性概念:创伤的移情和治疗 / 072

第十一封信 阅读《超越快乐原则》:厄洛斯的坚持 / 087

第十二封信 埃利奥•佩莱格里诺 / 104

第十三封信 幽默 / 116

第十四封信 菲利普•雷法波特眼中的妄想狂 / 121

第十五封信 玩家 / 136

第十六封信 弗洛伊德、米歇尔•内霍和皮耶拉•奥拉尼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焦虑 / 139

第十七封信 性倒错和躯体化:乔伊斯•麦克杜格尔的工作 / 151

第十八封信 金钱 / 164

第十九封信 移情与友谊 / 170

第二十封信 癔症 / 177

第二十一封信 治疗师 / 190

第二十二封信 维克多•斯米诺夫:一个可以遵循的例子 / 194

第二十三封信 弗朗索瓦兹•达沃因和让-马克斯•高迪利埃:超越创伤的历史 / 203

第二十四封信 温尼科特的当代性和精神分析社团 / 218

第二十五封信 心理健康 / 227

第二十六封信 心理治疗中的信任 / 231

第二十七封信 焦虑:人的神圣部分 / 236

第二十八封信 卢普•维尔莱:作为概念框架之变革的精神分析 / 241

第二十九封信 内在母亲 / 260

第三十封信 写作 / 265

第三十一封信 作为防御的幻觉和克劳德•朗兹曼的三重知识 / 268

第三十二封信 极权主义政权与精神病 / 275

第三十三封信 真正的爱 / 281

第三十四封信 恨 / 307

第三十五封信 塞莱斯蒂娜超我和杜尔西内亚超我 / 321

第三十六封信 弗洛伊德和斯宾诺莎 / 3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