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篇,我想讲述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创世纪的故事。我相信,亚当和夏娃的动机,对于我们理解今天人类的欲望有所帮助。故事如下:
主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这景象可以令人愉快,而且其上的果实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善恶知识树。……主神命令他说,园中属各样树的,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属善恶知识树的,你不要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89,1617【钦定版圣经】)
亚当和夏娃被上帝庇佑,居住在伊甸园――这不仅是一个乐园,还是最初的天堂。故事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个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的地方,长满树木“可以令人愉快,而且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此外,园子正中长着生命树。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亚当和夏娃从上帝的命令中明白,只能吃知识树以外的树上的果实。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吃到4生命树上的果实,永享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生活。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待在伊甸园中,享受生命树上的果实以及其他丰富的园中乐趣。
但众所周知,这不是亚当和夏娃选择的生活。他们选择了吃知识树上的禁果。因为上帝的指令明确禁止吃知识树上的果实,所以亚当和夏娃是否自由地选择了吃知识树上的果实就没有歧义。这不是一场意外。冒着“必定死”或者至少被逐出天堂、失去快乐而没有痛苦的永生的风险,是什么动机驱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如果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那么亚当和夏娃永远不可能如此决断。
我相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动机不只有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还有什么呢?这个答案藏在亚当和夏娃吃知识果的原因中。我相信这并非巧合。事实上,知识树就是真相树。我相信人类的一个核心动机是建立现实,分辨真相和虚假、现实和幻想。对于人类来说,追求真相的动机和生命一样重要。
但是,这不是创世纪的故事教给我们的唯一道理。知识树所代表的不只是一般的知识,更是关于“善恶”的知识。这意味着吃禁果,还满足了人类另一个核心动机。人们有掌控事件和过程、掌控自己生命的动机。人们只有知道什么是善恶,才能在相互竞争的偏好之间决断,而这些决断关涉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甄别,而这些选项的享乐属性和道德属性千差万别。果真如此,人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因为伊甸园提供了一切,所以亚当和夏娃几乎不需要真相或者是控制。他们享受的任何好处与快乐,都并非是其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成效。因此,除非吃知识树的果实,否则亚当和夏娃不可能真正在追求真相和控制上取得成效。而且,重要的是,这棵树结合了追求真相和追求控制的动机。这个重要例证说明动机协同运作以指导人生决策。
上帝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我相信上帝在圣经中既全知(掌握所有真相)又全能(拥有一切力量或控制力)的形象不是一种巧合――其与“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实所蕴含的真相和控制相一致。一些评论家想知道,如果上帝因全知而能够预见亚当和夏娃的决定(真相),又因全能而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控制),那为什么还要为亚当和夏娃创造这样的情境呢?一些基督教神学家也发问,5为什么上帝要创造出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情境呢?回答之一是,上帝知道人之为人的真相。上帝明白,为了成为人类,亚当和夏娃必须违背他的指令、吃知识树上的果实。上帝知道人类为了切实有效,真正想要并且需要做出什么选择。于是,为了让亚当和夏娃能够开始体验真正的人类生活,上帝创造了他们离开伊甸园的必要条件。
创世纪的故事抓住了本书的两大主题。首先,要理解人类的动机,就必须超越苦乐原则,并意识到想要有效地建立真实(真理)与掌控事件(控制)对于人类动机的重要性。其次,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动机并非独立运作。动机会协同运作,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则阐明了什么是动机以及动机是如何运作的。我相信动机间关系的重要性――动机如何协同运作――在学术文献中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有关动机的四个实验
作为本书内容的线索,四个实验可供你们思考。针对每项研究,我先描述设计和过程,即参与者面对的实验条件。在每项研究结束后,我都会请你预测一下,如果人们的动机是最大化快乐并最小化痛苦,那么研究结果会是或应该是什么样的?
“吃虫”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执行一项任务,并被测试生理反应。一种实验条件下,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三种任务:中性的、负面且恶心的、负面且可怕的。中性的任务,要求参与者区分不同的小物体的重量。负面且恶心的任务,要求参与者用叉子吃一条死虫。负面且可怕的任务,则包含电击成分。收到被分配吃虫任务的通知后,参与者坐在任务区前面阅读了一份声明。声明提醒,他们拥有随时退出研究的自由,并且不会受到惩罚。只有小部分参与者会选择离开。
任务开始前,参与者填了份人格个性调查问卷。问卷中包含6“我是个勇敢的人”“我应当接受磨砺”等选项。随后,实验人员向参与者解释,由于一些故障,他们不必完成吃死虫子的任务了。既然吃虫任务被终止了,参与者就可以在剩下的两个任务间自由挑选。他们可以选择辨别重量的中性任务,或是会遭受痛苦电击的电击任务。
如果人们都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的行动者,那么他们会选择哪个任务呢?答案很显然,他们会选择中性任务而不是电击任务。事实上,最初没有被通知需要接受吃虫任务的参与者中,没有人去选择电击任务。但是,那些被通知要接受吃虫任务的参与者中,则有50%的人选择了接受痛苦的电击。这到底为什么呢?答案会在本章稍后揭晓,但先请看另一项研究。
“老鼠竞赛”研究
在训练阶段,为了得到一小份食物,老鼠不得不拉动要么很重、要么很轻的物品。在两种重量的情况下,老鼠都能成功获得食物。它们在每条路线都会收获食物(100%强化),所以两种情况下收益相同。但是,拉动重物的老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获取相同的收益――这就是“老鼠竞赛”。在训练阶段结束后的一天,它们进入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老鼠们同样可以获得食物,但此时它们的负重被移开,可以自由奔跑。老鼠们在训练阶段已经建立起对于食物价值的判断,于是在测试阶段,通过老鼠们的跑速、食速和食量便可以衡量这些食物价值的大小。
如果老鼠和人类一样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的行动者,那么哪种老鼠会觉得食物更有价值呢?答案依旧显而易见。考虑到在训练过程中获得食物的收益/成本比率或快乐/痛苦比率,人们会预想在重量较轻的条件下训练的老鼠对食物价值的评价会更高,因为它们以较少的努力成本获得了同样的食物收益。但是,实验结果正好相反:拉动较重物体的老鼠更为重视食物。这又是为什么呢?
“趣味学习”研究
实验布置一群本科生完成名词解释的学习任务。他们需要学习把一个新颖胡诌的词语,同它不同寻常的定义匹配起来。比如,7“Bleemus”的定义是“当引擎已经发动时,试图启动汽车的行为”。因为这些词语和定义的关联无章可循且枯燥乏味[4],所以实验人员可以用不同的指令方式将其传达给被试。“重要”的指令,会要求参与者认真地学习这些由语言学家创造的新名词解释。 “有趣”的指令,会让参与者快乐地学习这些来自滑稽素材的词语。此外,还有“无趣”的指令(即预告任务很乏味)和 “次要”的指令(即介绍任务只是一项实验研究),这些指令与“有趣”和“重要”的指令相结合,形成了以下四种关于如何学习材料的指令:重要且有趣、重要且无趣、次要且有趣、次要且无趣。
如果人们都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的行动者,那么哪种指令会使得参与者表现最好呢?答案取决于你们是否认为“重要”比“次要”更积极或者更消极。让我们假定“重要”比“次要”更积极,“有趣”比“无趣”更积极。那么,基于苦乐假设,你们会对结果有什么样的预测呢?你们应该会认为接收到“重要且有趣”指令的参与者表现最好吧。但是,研究结果却显示并非如此:相比接收“重要且有趣”指令,接收“重要且无趣”指令的参与者对名词解释的掌握程度更好。虽然前者确实反映学习更有趣味了,但“有趣”指令反倒有损学习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渴求对警惕决策”的研究
实验布置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学生在咖啡杯和廉价钢笔间选择自己想要的。决策前被给予的不同的指令方式影响了参与者的决策风格。实验人员要求半数人想一想:选择了咖啡杯会收获什么?选择了钢笔会收获什么?这是一种确保收益的决策风格,本书称之为渴求策略。另外半数人则被要求想一想:选择了咖啡杯会失去什么?选择了钢笔会失去什么?这是一种避免犯错的决策风格,本书称之为警惕策略。决策风格没有影响选择的结果,几乎所有人都选了8咖啡杯而不是钢笔。[6]在大家做出选咖啡杯的决定后,工作人员开放给参与者自行消费购买杯子的机会。实验的前测表明,一些人强烈关注成就和提升(我们称之为由“促进定向”主导行为)。相比之下,其他人强烈关注安全和保障(我们称之为由“预防定向”主导行为)。研究发现,人格差异没有影响参与者愿意为购买咖啡杯花费的金额。
如果人们都是最大化快乐和最小化痛苦的行动者,从愿意花费的金额反映出的重视程度来看,哪种参与者更重视咖啡杯呢?答案取决于你是否认为渴求决策比警惕决策更积极。如果你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渴求决策更积极,那么你就会预测,渴求决策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咖啡杯。但是,你也可能会想,这和决策风格无关,和购买咖啡杯的愉悦程度才是相关的。鉴于几乎每个人都选择了完全相同的杯子,可以预测,决定是用渴求还是警惕的风格都无关紧要。如果是后面一种想法,那么恭喜你答对了。事实上,与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的人格差异一样,如何选择(即用渴求或警惕的决策风格)不会影响愿意为购买咖啡杯而付出的花费。
但是,研究的发现不止于此。结果表明,人格和决策风格的关系发挥了主要影响。采取渴求决策的促进定向者与采取警惕决策的预防定向者愿意花费的金额要比采取警惕决策的促进定向者和采取渴求决策的预防定向者多得多――完全一样的杯子,多出了近70%的钱。这是为什么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