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哲学视阈下的马克思技术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4830
  • 作      者:
    于春玲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五辑):文化哲学视阈下的马克思技术观》共包括八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确定《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五辑):文化哲学视阈下的马克思技术观》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文化哲学述要及马克思文化哲学之存在”,在厘清文化与文化哲学的定义、文化哲学的兴起、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文化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证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存在及其本质特征,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三部分为第三章“马克思技术观历史形成的文化理路”,着眼于马克思整体文化思想的发展,从“早期异化劳动的技术观与人道主义的文化观、唯物史观确立时期的技术观与文化观、思想成熟时期的技术观与文化观、马克思晚年的技术观与文化观”四个阶段考察了马克思技术观的历史演进并揭示其内在逻辑。第四部分为第四章至第七章,将技术批判确立为马克思技术观的主题,考察马克思技术批判的现代文化根基并揭示其文化批判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全面阐释了马克思技术批判的主要内容即技术本质观、技术价值观和技术实践观的文化哲学意蕴。第五部分即第八章“结论”,总结全书,形成结论性观点,为论题的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文化哲学即文化学的元理论。所谓文化学的元理论,就是“对文化研究作超越于文化学系统本身的概念、范畴、体系的更高一层的理论解释。或者说,对文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批判式的研究。这种研究把作为文化学赖以建立本身的理论系统性大厦的支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系统构造方法看作是可以探讨的,而不是既定的和‘全真’的”①。有的学者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定义文化哲学,如杨善民、韩锋在他们所著的《文化哲学》中指出:“文化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他试图在丰富多彩的任何文化现象背后,寻找出一种普遍的规律和法则,即为文化现象寻找一种哲学根基。……文化哲学则重在理论领域,描述出人类文化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功能作用的最一般轨迹。它是一种普通的文化学原理。”②基于此,他们认为文化哲学应探讨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发生、文化的流动、文化形态、文化主体、文化价值、文化与冲突、文化传统和文化未来等问题。这种对文化哲学的理解,虽然也要求从哲学视野、运用哲学方法对文化进行本质把握,但还不是按哲学的本义来说的“文化哲学”。
  第二,文化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一些哲学词典和哲学教科书的惯常解释。这种理解把文化哲学看成~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将其与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管理哲学、军事哲学等并列起来,共同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这种对文化哲学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这是因为,如果把文化哲学与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并列起来,那么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就会被当成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相并列的一个具体的对象来看待,这样就陷入到了对“文化”的狭义的、浅层次的理解中,并非哲学意义上的“文化”。而这样定义的文化哲学其意义何在?究竟能回答哪些问题?具有哪些其他分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问题自然地成为否定文化哲学合法性地位的人们所质疑的焦点。其实,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并不是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相并列的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内在于这些具体对象之中并对其进行制约的深层机制,体现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因此,文化哲学“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其他哲学学科或分支领域的特殊的哲学研究领域,而是贯穿于或渗透于所有哲学领域之中的哲学视野或哲学境界”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文化哲学研究综述
二、马克思文化哲学研究综述
三、马克思技术观研究综述
四、文献评析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化哲学述要及马克思文化哲学之存在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哲学”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哲学的定义
第二节 文化哲学的兴起
一、文化哲学兴起的背景
二、文化哲学兴起的两种路向
三、文化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 文化哲学的主题
一、对西方现代文化危机的反省与批判
二、对中国现代文化难题的反思与抉择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践的方法论原则
二、整体性诉求与和谐思维方法
第五节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存在及其本质特征
一、马克思文化哲学存在之可能性分析
二、马克思文化哲学的本质特征

第三章 马克思技术观历史形成的文化理路
第一节 马克思的技术观与其文化观的关系
一、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二、马克思的技术观、文化观及其内在统
第二节 早期异化劳动的技术观与人道主义的文化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技术观形成的文化起点
二、技术:确证人的本质的最基本的文化形式
三、技术异化的扬弃:实现人类解放的文化理想
第三节 唯物史观确立时期的技术观与文化观
一、世界文化视阈中的技术和工业生产
二、技术进步与文化进步
第四节 思想成熟时期的技术观与文化观
一、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实践视阁中的技术
二、技术革命与人的生存方式变革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的技术观与文化观
一、马克思文化观的进一步发展
二、马克思技术观的新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技术观的主题及其现代文化根基
第一节 马克思技术观的技术批判主题
一、马克思对技术的双重态度
二、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视角的技术批判
三、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技术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技术批判的现代文化根基
一、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现代性
二、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
三、马克思对技术与现代性关系的阐释
四、立足于现代性的技术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技术批判的实质
一、作为文化批判的技术批判
二、对现代人整体生存命运的反省
三、马克思技术文化批判与人本主义技术文化批判的本质区别
第四节 马克思技术批判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关联
一、作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基础的技术本质观
二、作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核心的技术价值观
三、作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落脚点的技术实践观

第五章 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技术本质、人的本质与文化本质的统一
第一节 传统知识论哲学的技术本质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论哲学对技术本质的界定
二、传统知识论哲学技术本质观的理论局限
第二节 西方存在论哲学的技术本质观及其启示与局限
一、作为人之在世方式的技术
二、西方存在论哲学技术本质观的启示与局限
第三节 马克思文化哲学视阈下的技术本质观
一、“劳动资料说”:一种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
二、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文化哲学阐释
三、马克思对西方哲学技术本质观的理论超越及现实意义

第六章 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指向人类自由的技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第一节 西方哲学关于技术价值的争论及其困境
一、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负荷说的对立
二、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的对立
三、西方哲学技术价值观的困境
第二节 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整体视角
一、以历史观为基础的“技术——文化”价值系统
二、技术的正价值与负价值
三、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四、技术的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
第三节 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文化哲学意蕴
一、从人的价值出发追问技术的价值
二、技术的真理价值
三、技术的道德价值
四、技术的审美价值
五、技术的人类自由价值

第七章 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观:立足于人的生存实践的技术
第一节 技术实践观的演化
一、排除技术实践的(道德)实践观
二、黑格尔抽象的整体实践观
三、马克思回归生活世界的整体实践观
第二节 马克思技术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一、技术实践对于确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二、技术实践双重维度的统一
三、技术实践的多重内涵
第三节 马克思技术实践观的文化哲学意蕴
一、“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技术实践的内在规定
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技术实践的现实困境
三、人的解放:技术实践的目的
四、现实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技术实践的评价

第八章 结论
一、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本质
二、马克思技术观的文化哲学视阈及其表现
三、马克思技术观的文化哲学意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