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0691
  • 作      者:
    高细媛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细媛,1969年生,湖北浠水人。1986年毕业于湖北浠水师范学校并留校任教;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接受中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美术理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到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201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铜版画创作、美术理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铜版画作品曾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览并被收藏和发表。近年来,在《教育研究与实验》《全球教育展望》《中国美术教育》《艺术评论》《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生活中的矛盾——自由与控制、感性与理性、主动与被动、个性与共性等是促使我们不断思考教学问题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动力。《华大博雅学术文库·美术文化研究丛书: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在审美视野下通过教师行为及学生行为中“做”与“受”的统一来理解教学活动中人的身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主动与被动、个性与共性等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活动与和谐发展。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活动与和谐发展便是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是完美人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审美视野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教学活动中各种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的美学特征,从而正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来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1.问题提出
  本研究通过审美视角理解教学活动,以教师行为及学生行为中“做”与“受”的统一为切入点来认识教学活动中对立统一的美学特征,并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各种对立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本书在审美视野下通过“做”与“受”的统一来理解教学活动中人的身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主动与被动、个性与社会性等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活动与和谐发展,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活动与和谐发展是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是完美人性的形成与发展。
  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或矛盾的统一,是古希腊时代便认识到的一项真正的也是最高级的审美原则。“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本身的形具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具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势具有疾徐、动静、聚散、抑扬、进退、升沉。这些对立的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形成了和谐。”①伟大的画家马蒂斯因此说:“要记住,一条曲线,通过经常陪伴着它的直线对照,就会更容易、更牢固地确立自己的特征。谈到直线,情况也可以说是同样的。如果你们把所有的形看成是圆的,那么它们很快就会失去它们全体的特征。”②对立或矛盾的双方不是彼此冲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和谐地统一在客观事物和艺术作品之中,统一在完美的人性里,统一在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之中。总之,整个宇宙的美就在于它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的统一。
  教育生活中的矛盾——自由与控制、感性与理性、主动与被动、个性与共性等是促使我们不断思考教学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动力。杜威便极力将这些对立因素统一起来,如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主动尝试与被动承受、感性与理性、训练和自由、具体与抽象、无意识思维与有意识思维等,以消除二元对立的做法。然而在今天,我们对教学的理解与实施,仍然存在着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如将预设与生成、自由与限制、主动与被动、个体的特殊性与社会的一致性等因素对立与分离。殊不知,完美人性是身体与心灵的均衡发展,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促进,主动与被动的完美结合,个性与社会性的相辅相成,简言之,完美的人性是对立的统一体。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对立因素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性,完美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
  本书以教师行为及学生行为中“做”与“受”的统一为切入点来认识教学活动中对立统一的美学特征,其目的是理解教学活动是一种利用各种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和谐统一来促进完美人性的形成或身心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积极地“做”和虚心地“受”使自己的理性与感性、主动与被动等各种对立因素充分发挥和相互作用并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交互作用,实现教育的目的。“做”与“受”不仅应统一在教师行为之中,还应统一在学生行为之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与“受”的统一中使身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主动与被动、个性与共性等对立因素都得到充分培育和协调发展,在与世界的多样交往和交互作用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完美的人性,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生活中,我们往往害怕矛盾,更缺乏将矛盾统一于一体的能力。我们希望生活中不存在矛盾,所有的事情变得简单一些。“许多教育理论、儿童抚养方法、许多管理学校的方式都出于这样的动机:希望夸大某个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便减少接下来的压力和矛盾,而这些矛盾也许可以更为恰当地看作是不可避免的对立的生活动力、价值或特点。因此,我们不要诋毁或试图否认这些矛盾,相反,我们应该赞美它们。正是它们给了生活前进的动力、规范性的结构和道德的本性。”①教育生活中的对立因素必不可少,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张力是促进孩子不断成长的动力。缺少这种张力,生活会陷入片面的无序状态,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如自由和控制间的矛盾是教育生活中一个最根本的冲突,我们很多时候思考着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平衡,但我们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用严格的秩序、纪律对孩子进行控制,要么以自治、独立为借口放纵孩子。殊不知,一个高度放纵的和几乎完全没有约束的环境并不能促进年轻人的积极自律行为;而一个高度规章化的环境同样对年轻人的积极成长极为不利。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追求

第1章 教师应答行为的审美拷问:“受”的缺失
一、教师应答行为的描述与分析
二、审美知觉是充分而敏感的“受”

第2章 在“做”与“受”的统一中理解教师行为
一、教师行为与艺术创造行为的类比
二、在教育关系中理解教师的“做
三、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教师的“受
四、教师的有效教学是“做”与“受”的统

第3章 在“做”与“受”的统一中理解学生行为
一、有效的学习具有接受的性质
二、从学的有效性认识学生的“受
三、从“受”的有效性理解学生的“做
四、有效学习是“做”与“受”的循环统

第4章 审美状态中的完美人性
一、人类对完美人性的不懈探索与追求
二、完美人性中对立因素的平衡与统
三、完美人性在审美状态中的形成和发展

第5章 审美化的教学活动与完美人性的培养
一、完美人性的培养与教育的关系
二、师生进入审美状态的教学活动
三、在对立统一中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