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态度
公开课解读
如何评“名师”之课?
从“说三道四”的评课到教育批评的出路
新视角
【教学责任】
四两拨千斤——赵群筠《泥人张》教学风格赏析
文字PK画面——干国祥《九寨沟》一课中的“画面还原”艺术
何处是江南?——闫学《忆江南》一课赏析
兼容并包还是脚踏两条船?——陆萍《开天辟地》一课中的矛盾与和谐
30分钟上完一节课?——徐巧飞老师《湖心亭看雪》一课背后的尴尬
有招胜无招:一堂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解读
【美的追求】
作为艺术而存在的课堂——王崧舟《两小儿辩日》的美学境界
诗歌教学的远和近
美读如画——丁慈矿《如画的池塘》一课中的诵读意蕴
在贫穷中感受人性的力量——评张祖庆之《穷人》一课
文学的猫与哲学的猫——张学青与干国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之教学比较回放
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眼泪
课堂内的插科打诨
【文化情怀】
郭初阳《比喻》比什么?
儿童:既是民间的,也是文化的——评周益民的“民间文化系列课”
周益民之《巧女故事》一课中的文化意蕴
精神的诗学还是诗学的精神?——对王崧舟《长相思》一课的哲学思考
真实的谎言(外一篇)——王崧舟《亲情测试》观课随想录
诗意语文与英雄叙事
一堂汉字课中的文化野心
【课例实录】
《泥人张》课堂实录
用文字还原美丽的画面——《九寨沟》课堂描述
《开天辟地》课堂实录
《顾城的诗》课堂实录
《如画的池塘》课堂实录
用心发现财富——《穷人》课堂实录
张学青《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课堂实录
干国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课堂描述
和孩子们玩汉字——汉字文化综合实践课
后记
主动边缘化(代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