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2184
  • 作      者:
    胡重庆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胡重庆,女,教育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曾就读教育管理学、基础心理学两个专业,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职业教育、人格心理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要义很多,比如将“反思”、“教育理念”、“阅读”、“实践共同体”、“职前所受教育”等五个因素列入教师总体胜任力的回归方程,抓住各生涯阶段教师胜任力显示出的共同要素仔细研讨。同时,作者又深入讨论了“教育研究”、“周边环境”以及“家庭支持”等影响要素,论证了它们在教师从业阶段的作用。这样,“共同要素”与“阶段要素”的详尽陈述,将教师职前及在职两个阶段有机结合,结论也涵盖整个职业生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教育素养类课程。顾名思义,这类课程是师范生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因而其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内容来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教育科学领域;从功能来看,它主要承载着涵养师范生教育理念的功能。故而该类课程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性课程,但传统的老三门不足以承载这类课程的功能。因此,增加教育素养类课程的门类并区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十分必要。必修课中,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原理、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评价、学习心理、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专题、教师心理、教材分析、教育法学讲座”等课程模块取代“一大二全”的老三门;在选修课中,开设“性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教育影视作品、教育文化学讲座、行动研究、教育热点问题研讨”等模块。
  第三,教育实践类课程。这里的实践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这类课程主要承载着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功能。该类课程在传统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有,但课时数非常有限,常规定为1-2个月,且仅有实习,形式单一,实践证明,不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其原因在本章第一节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因此,增加实践课时、丰富实践形式既是解决现实职前教师培养问题,落实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需要,又是反思性实践者范式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性诉求的具体表现。实践课程的具体形式包括:每学期分专题开展的教育见习、教育调查并撰写教育调研报告、教育沙龙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行动研究、心理咨询及辅导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微格教学、顶岗实习等。
  第四,人文生命素养类课程。教育的实质是生命影响生命,是灵魂唤醒灵魂。当前,围绕着教师谋生的功利性需要构建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生命素养性课程缺位,教师自然生命意识、社会生命意识和精神生命意识缺失,导致教师素质的畸形发展,使我们的教育陷于主体缺位的困境(这里的主体既指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又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教育乱象,教育被严重异化,给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都带来危机。因此,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人文生命素养类课程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开展批判性反思的需要,具有其他三类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灵魂。人文生命素养类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认识自己,思考生命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尊重生命和教育的态度,养成反思教育行为及背后所隐藏的教育理念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职前教师主动设计、实施自我实现的方案,塑造自我实现的人格,创造性地为生命的自我实现做好准备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总体研究设计

第二章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范式的内涵及反思性实践者范式概述
第二节 反思内涵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实践内涵的变化及实践主体特性的演变
第四节 “反思性实践”的基本思想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章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一节 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专业素养探析

第四章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的建构
第一节 研究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客观主义范式下的教师教育课程
第二节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第三节 行动导向法及其在师范院校的实现机制

第六章 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下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教育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命脉
第二节 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第三节 实践共同体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探究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