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上好大学就一定有好生活吗?
“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生活,考上好大学就有好生活”,这已经成了常识,这个常识符合生活中的真相吗?众所周知,有的名校毕业生因为锋芒太露、不懂变通,大学毕业后就从此平庸。北大、清华总是网罗了各省的拔尖生,可是,他们在10年、20年之后有多少可以称得上各自行业的精英?少年大学生被视为神童,但有的因为人际交往能力太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不得不辍学回家。与之相反的例子是一些大富翁恰恰没有读过大学,甚至只有小学毕业,但吃苦耐劳,头脑活络,善于经营,也能立业成家,甚至成为社会栋梁。
有位特级教师细致追踪了自己教过的学生,发现了具有轰动性的“第十名现象”,即上学时那些成绩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往往在踏入社会后成就平平,而那些成绩在第十名左右、常常被老师和父母亲忽略的同学则可能会有不俗的成就。反思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我觉得这个结论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潜能而言,尖子生的智力潜能被早早地开采,在其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后劲不足,还有人因为“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四体不勤,体质虚弱,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就兴趣而言,如果尖子生一向是被迫学习,按照家长和老师规定的时间表生活的话,进了大学或者毕业之后,他们因本来就对学习缺乏兴趣且没有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甚至觉得大学是天堂,就开始自由放任,终致失败(报纸上就有关于名校学生因为迷恋上网而数次被开除的报道);就综合素质而言,尖子生的人际协调能力较差,因为兴趣面窄而缺少朋友、缺少创造性,很难赢得周围人的支持。当然,有极少数尖子生是有血有肉、高分高能、德才兼备的,这样的同学绝对能成为人群中的领袖。
2.剥夺了成长的乐趣就能考上好大学吗?
当前我国的高考还是“一考定终身”的。就考试成绩而言,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偶然性是多么重要。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会导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