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3734
  • 作      者:
    张文定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1946年至1949年是中国的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时期,也是北京大学校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是北大人写1946-1949年间发生在北大的故事。
  读者可以从那些几乎被尘封的记忆、叙述和议论中,了解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的人和事,触摸到那充满魅力的生生不息的北大精神和一个葆有温度的北京大学。
展开
内容介绍
  1946年5月4日,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宣布解散。1946年10月10日,复员后的北京大学正式开学,到1948年12月建校五十周年时,已发展成设有文、理、法、农、工、医等6个学院33个系,有3800多名学生和1300多位教职员工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并在文史哲、数理化、农学和医学等诸多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大校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分为“我们的家园生活”“我们的师长学友”“我们的峥嵘岁月”“我们的社团报刊”四部分。通过130多篇校友的回忆和专题文章,展现当年北大的校园历史文化,动荡不安的学习生活,栩栩如生的师长风采,蓬勃发展的爱国民主运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师生们坚持爱国进步、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精神风貌。书中评述了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的功过是非,介绍了汤用彤、郑天挺、周炳琳、饶毓泰、曾昭抡、张景钺、钱端升、俞大绂、许德珩、贺麟等一代名师的学术成就、教学经验和道德文章。《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收录回忆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迎接北大新生的多篇文章,体现了师生们自觉地与民族的兴盛荣辱紧密地连在一起的革命精神,这种“常为新”的精神和传统已成力北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
展开
精彩书摘
  1946到1947年这一年可算北大文艺社的前期,是由赵少伟、徐承晏、朱谷怀几位负责的。赵是三十年代著名电影艺术家赵慧深的胞弟,后来又是影剧界老前辈夏衍同志的快婿。毕业于北大西语系,解放后留苏,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先后任职于新华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精通英、俄、法三国语言,晚年成为研究劳伦斯的专家。徐承晏也毕业于解放前的北大西语系,解放后改名罗良,长期在外文局工作,曾任外文出版社社长、总编。朱谷怀也是解放前的北大西语系毕业,因和胡风有书信来往等关系,于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受尽折磨,粉碎“四人帮”后始得平反,在广州第二十一中学任教。
  这一年北大文艺社的具体活动情况,我不大清楚,我未随校北返,休学留在昆明教书了。1947年夏我到北大复学,读西语系四年级,才和上述三位一起成为后期北大文艺社的主要负责人。后期北大文艺社的主要活动,有几个方面可以说说。
  一是继续出版《文艺》壁报。这项工作主要是由我和赵少伟负责,半月一期,每期两万字,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评论,用钢笔蘸墨汁抄写在雪白的纸上,版面朴素大方,这是联大《文艺》壁报的传统。该换新一期时,便把旧的一期揭下来,装订成册,以便保留。北大文艺社结束时,全部赠给了学生办的孑民图书室,听说后来又转赠北大图书馆了,有心人费点劲也许还可以找到。社员们的文稿除在壁报发表外,也在各大报刊发表。当时北平的《平明日报》、《经世日报》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上就都发表过我的拙文。记得我的一篇散文和李瑛的一首诗曾同时刊登在冯至先生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某期上。顺便提到,现为著名诗人的李瑛同志当年也是北大文艺社社员。我还曾为昆明《正义报》写过十来篇北平通讯,有一篇现被收入姜德明同志主编的《如梦令——名人笔下的旧京》一书中。
  二是组织社员就某些文学作品或文艺问题进行阅读、学习、讨论,如“色情文学”问题,如路翎的小说等。这项T作主要是朱谷怀负责。他和胡风先生有交往,我们当时也都认为胡风是鲁迅的好学生,是30年代的著名左翼作家,他的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常以他的著作作为学习、讨论的参考材料。我们中的一些人,包括我在内,和后来被认为是胡风派刊物的<泥土》也有来往,并在上面发表文章。而对当时香港《大众文艺丛刊》批判胡风却颇有不满。解放后胡风反革命集团问题一出,朱谷怀固然成了骨干分子,不少原北大文艺社社员也轻重不等地沾了边。
  三是独力举办或协同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例如北大在1947年10月间曾举办鲁迅逝世11周年纪念晚会和纪念书物展览,北大文艺社都是一支主要的力量。晚会上有冯至和辅仁大学的顾随两位先生演讲,就是赵少伟和我分别去邀请的。冯先生演讲中指着红楼说,这就是当年他听鲁迅先生演讲和送《沉钟》杂志给鲁迅先生的地方。
  ……
展开
目录
一、我们的家园生活
1948年北京大学的校园校舍
北京大学1948年度校、院、系设置及负责人名单
北京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理学院
我所知道的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
北京大学农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
复员后的北京大学物理系
初进北大
回忆我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
1948年,我上北大中文系
红楼生活志
难忘的四年
三进北大
我在北大的读书生涯
沙滩四年
沙滩忆旧
先修班一年:磨难与锻炼
我的“沙农”同学和沙滩生活
忆北大
游子的忆思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母校铸造了我的灵魂
北大二年
无尽情思忆母校
金色的年华  火热的青春
北大:我心中的家园
回忆母校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
说说我们班
大学生活及1948届毕业典礼回顾
一个工学院女生的回忆
回忆在工学院的日子
师恩难忘
北大的“自由”
“烤馒头”和“冻柿子”
怀念“天字楼”
拿望远镜听课
1948年的北大四院与哲学系
忆北京大学医学院1946级往事
北大西斋,天地玄黄
抗战胜利后首批就读北京大学的台湾学生
回忆孑民图书室二三事
王学珍:一生服务北京大学

二、我们的师长学友
担任北大校长时期的胡适
胡适:不合时宜的北大校长
回忆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往事
傅斯年与北京大学
汤用彤先生与北大复校
郑天挺在复员后的北京大学
我所了解的郑天挺教授
周炳琳先生与北京大学
许德珩教授和邓稼先先生——我的回忆
我上大学的第一位老师——忆杨振声教授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怀念沈从文教授
我的老师曾昭抡教授
饶毓泰教授与北大物理学科
俞大绂和北大农学院
……

三、我们的峥嵘岁月
四、我们的社团报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