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场没有腥风血雨的改朝换代
翻遍中国的史书,几乎每次的改朝换代无不伴随着阴谋诡计和无情杀戮,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也毫不例外。然而,大宋王朝的建立却几乎没有流一滴血,神州大地在一片祥和中变了天……
公元960年正月初的一天,在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一群军人找来一件黄衣服,套在一个33岁的中年人身上,然后山呼“万岁”。由此,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五代十国”将结束,统一的宋王朝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而这一出历史大剧的总导演,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27年,赵匡胤诞生在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世家里。赵匡胤出生时家道已然衰落,他的父亲赵弘殷原来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面前的红人,庄宗遇害后,他受到牵连,淡出了政坛。受家庭影响,赵匡胤从小就喜爱武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传说太祖拳、双截棍就是赵匡胤自创的。他从小就是孩子王,放学后玩游戏的时候,指挥小孩们排兵布阵,头头是道。
当时社会非常动荡,藩镇割据,战乱频繁。自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此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每个军阀只要手上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就不惜代价地想要称帝,因此各种短命的政权走马灯似地更替。连年的战乱苦了普通百姓,连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都没有,哪还谈得上什么安居乐业呢?当然,乱世出英雄,混乱的时局也给了赵匡胤飞黄腾达的机会。
公元945年,赵匡胤结婚成家。娶妻之后,他毅然告别家人,风风火火闯神州,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先是去投奔父亲以前做官时的朋友,但世态炎凉,两年来他四处碰壁,不但没有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到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他曾去复州(今湖北仙桃市沔城镇)投奔王彦超,可是王彦超看他落魄的样子,只给了他一些钱就打发他走了!后来他也想投靠随州刺史董宗本,虽然董宗本收留了他,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却嫉妒他的才干,处处和他作对,有一次竟然对他说:“自从你来了随州,城头上就有一股紫云笼罩着。昨晚我做梦,梦见有一条黑龙向北方飞去了。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赵匡胤听了,心知肚明,只好离开随州。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在他最困窘的时候,俗世间的人不愿帮他,出家人却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离开复州后,肚饿无钱,便来到一家寺庙后的菜园偷菜吃。寺院的老僧看他相貌堂堂,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留他在佛堂用斋。赵匡胤得志后,派人给那个老和尚盖了一座大寺庙报恩,取名晋安寺。
他离开随州来到襄阳,已是囊空如洗,跑到一家寺庙借宿,主持懂看相,说他相貌非凡,往北走会有所成就,于是送给他路费,资助他北上。看来,出家人的眼光确实有别于俗人。
北去的路上,有一天,赵匡胤进了一个庙宇,看见香案上有占卜吉凶的竹签,于是他一边祷告,一边抛掷竹签,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第一次问的是能不能当个小校,后来又问能不能当个节度使,可是连问好几次,都是不行;他有些气愤,恨恨地脱口而出:“难道是做皇帝吗?”之后,他随手一抛。不料竹签一下现出吉兆,这给了他很多信心。
从此,他在心中就立下了要当皇帝的宏愿。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正是因为赵匡胤的心中有了做皇帝的梦想,从而激发出了无穷的斗志。他愈益变得坚毅和成熟,虽经千难万险,仍不堕凌云之志。
公元950年,志存高远的赵匡胤经过河北大名县时,当时的后汉枢密使郭威正在这里招募军队。于是,身手不错的赵匡胤就在这里入伍,成为军队里普通的一员,这也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赵匡胤当然不会满足于永远当个小小的士兵。
公元951年,郭威政变成功,改汉为周,是为周太祖,他提拔了在政变中表现出色的赵匡胤,让他在皇宫禁卫军里当了个小官。开封府尹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后来赵匡胤又得到他的赏识并投至他的麾下。郭威一生没有儿子,他去世后,柴荣继承了皇位,是为周世宗。
周世宗具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并且治国有方。他很器重赵匡胤,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重要职务。同年二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属山西省)相遇,遂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徵畏敌如虎,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脱逃,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情形十分危急。此时的赵匡胤却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亲自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北汉军队抵挡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