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最需要何种教育原则:克伯屈在华演讲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73949
  • 作      者:
    周洪宇,陈竞蓉主编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生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著有《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画传》《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乐为教育鼓与呼》等,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陈竞蓉,1969年生先后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副教授,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教育交流与社会变迁——哥伦比亚大学与现代中国教育》,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最需要何种教育原则:克伯屈在华演讲录》主要收录了克伯屈1927年3月至1929年10月在华的讲演及讨论会记录。附录中还收录了克伯屈的1917年至1946年的日记选译。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讲题为“适应变的文化之教育(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civilization)”,是要和诸君讨论文化究竟变不变?变的文化的现状,究竟怎样?将来的文化要变到怎么一个地步?从两千年前的文化到现在,大多数的教育家和哲学家都以为变的文化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永远不变的;其实不然,文化是常常变的,不过我们要研究文化怎样变?用什么教育,可适应变的文化?
  我今天和诸君讨论适应“变的文化”之教育,多取西方的文化做例子。一因我不甚知道东方的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比较晓得的多点;二因西方文化较有恰好的例证。
  现在先要讨论文化为什么要变?为什么现在特别变得快?我以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经过实验的理想日渐发达;第二是此种经过实验的理想,应用到人类生活上去。在三四百年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自以为很精密,但未经实验,还是不可靠的;故“经过实验的”一语,在人类思想的进化上最为重要。近三百年来,经过实验的理想,日渐发达,大家感觉到实验思想之重要,凡不经过实验的理想,都不去信仰他了。此乃思想变化之最大者。我今举一例子来说明:加李立亚(Galileo)在距今三百年前,研究物理学,对于亚理斯多德之物理原则很为怀疑,即谓五磅重之铁球和一磅重的两个铁球从高处同时抛至地下,其落地之时间,前者较后者要快五倍。亚氏此种学说,流行一千余年来无人怀疑,惟加李立亚谓其不当,而当时的学者,毫不置信,均信仰亚氏之言。加氏也不同众人多辩,一天请了许多学者,到高度二千余尺的侧塔(leaning tower of Piza)上实地试验,以五磅重与一磅重之两铁球自高坠地,而此两球落地之迅速,不相先后,于是知亚氏之理不当,而加氏之说为正确。加氏此种试验,在物理上同为新原理,而在文化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即一切思想观念,俱受了一大变化,就是说无论何种思想,必经过实验而后可以信的;否则不能取信于人。此即新哲学之所由产生。自此新哲学产生之后,即发生二种结果:其第一种结果,谓一切事理必须经过实验,因此经过实验的思想,一天比一天多,而且也比较的可靠;其第二种结果,即将这种经过实验的思想,应用到人类生活上去。此即用科学去改变人类的生活。
  ……
展开
目录
导读:克伯屈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克伯屈博士在沪演讲录
克伯屈博士略历
适应“变的文化”之教育
道德教育
教育与进步
公民教育
公宴席上之留言
对于中国教育上之数种意见
克氏之教育讨论会
克伯屈博士在京演讲录
变化变迁与教育
中国目前之教育问题
道德与教育
教员对于学生之指导问题
养成学生之自动能力
现代教育方法的批评
学习之由来
中国女子教育问题
我对于印度及中国的印象
克伯屈博士教育讨论会
函商约聘“招待克伯屈博士筹备会”委员
欢迎克伯屈先生
今日之幼稚园
远东的有希望的教育试验
我对于苏俄教育的观察
克伯屈在华活动年表(1927年3-5月)
128]克伯屈日记选译(1917-19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