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发了两个工具
一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科技局关于中小学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二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试行)》(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
根据课堂跟踪调研情况,尽管教师们通过新课程培训和一个轮回的新课程实施,在备课和课堂行为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们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怎样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怎样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去听课评课、去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等较欠缺,无可操作的具体东西,总课题组通过研究,开发了以上两个工具。
在工具一“有质量的课堂的基本要求”中,重点从“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单元、章节、课时内容)和学情拟定学生预习的提纲,提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基本要求,要便于检查,便于实施。并将预习提纲提前告之学生”“学生通过完成预习的基本要求,能提出问题”“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面达到85%以上…‘教师要对预习出现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活动,课堂上学生交流、讨论、思考、练习、探究等总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能少于95%““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发言、参与的机会,并进行鼓励”“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及问题设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尽量避免对象重复)”“不但有教师有效质疑提问,关键还要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针对学困生,教师要安排基本要求的习题给学困生,使他们逐步获得成功,逐步提高自信”“要有分层评价的理念”“反思与复习。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反思课堂教与学的得失,及时获得教学情况反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布置作业”等在有助于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因素方面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
工具二“学生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中,不只是单一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是增加了对学生的评价,且对学生的评价占整个分值的40%。在对教师行为评价中,除常规性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评价指标规定外,重点增加了“教学活动设计、安排合理,形式多样,具有实效性和探究性”;“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课后延伸有效结合”;“不仅有教师的有效质疑提问,提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还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学生参与活动面广,行为转变表现突出,为学困生创造发言、参与的机会。”;“能抓住学生生成,有效地整合实施教学”;“注重课堂监测,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有效。”;“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训练培养”;“既关注学生群体又关注学生个体,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等内容。在对学生评价中,从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等几方面进行重点评价,如课堂内除读和写外,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等参与行为;有10人(次)以上(不重复)回答教师的提问。有3人以上汇报预习情况;交流、合作、讨论积极性高,不参与的学生少于5%;有各层次学生发言机会,至少有2名学困生发言,发言的学生来自于课堂的各个方位;学困生得到了教师的情感关注;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所学内容的难点或重点;从现场能看出85%的学生在积极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学习积极,态度饱满,注意力水平保持较好;有激情,情感体验丰富,至少有2个兴奋点。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能够接受、乐于接受;发言、回答的问题有思考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保持较好。”等内容。目的是要指导督促教师们对“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这一教学目标(模)式引起重视,并有所实践,使课堂发生根本变化;指导督促教师们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使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