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景观论:数字时代的教育观念从何而来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45203
  • 作      者:
    张敬威,苏慧丽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敬威,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在《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曾获吉林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吉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苏慧丽,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2024年度“香江学者”,兼任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深度学习、教育技术哲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 14 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摘编。曾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教育中功绩性“白噪声”出发,分析各种各样的“景观”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并进行一种原理性的解读,尝试引介跨学科的理论工具来分析教育景观的相关问题;以未来的视角论述当下功绩性教育景观的不合理性以及功绩性教育出的学生面向未来的不适切性;对“面对未来应该开展什么教育”进行解答,提出一种教育景观的应然指向;以德波的“漂移、异轨、构境”为基础,对“打破功绩景观、构建教育景观”进行了路径的探讨;论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景观构建与教育挑战,进而探讨了破除景观之后的道路。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中的功绩性“白噪声”

  引言

  第一节 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

  第二节 教育焦虑:“减负难”与“补课热”

  第三节 数字技术对教育竞技观的加速

  第四节 技术叙事下教育想象力的贫困

第二章 从景观社会再审当代教育景观

  引言

  第一节 “景观社会”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视角与工具

  第二节 景观社会下的伪交往:谁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三节 塑造“经济人”:教育景观背后的资本逻辑

  第四节 被遮蔽的视差之见:第三持存下的构境机制

第三章 未来数字技术时代的教育景观速写

  引言

  第一节 人与机器互构下的教育主体形态变革

  第二节 身体与机器感知统一的深度学习方式

  第三节 指向不确定未来的学校教育图景重构

  第四节 后人类时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终结

第四章 指向“育人”的教育景观构筑意向

  引言

  第一节 指向全面发展:教育育人意向性的持守

  第二节 重审人技关系:技术意向性与教育目的性统一

  第三节 从“经济人”到“教育人”:对资本意向的反抗

  第四节 培养“否定性”:打破绩效崇拜的意向惯性

第五章 教育景观重构:漂移、异轨与构境

  引言

  第一节 如何打破教育中的绩效崇拜

  第二节 以路途与景深为切入点使教育理论走向微观生活

  第三节 教育景观的再构境

第六章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景观构建与教育挑战

  引言

  第一节 基于“人的立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第二节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

  第三节 基于视觉变革的学习数字化转型

  第四节 教育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

尾论 破除景观之后的道路——大语言模型与学生未来学习

  引言

  第一节 大语言模型下的认识论挑战

  第二节 大语言模型下学生未来学习的新要求

  第三节 指向学生未来学习的教育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