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梦想,从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开始
大城市有漂亮的建筑、繁华的大商场、高档的写字楼,有硬币上的天安门,有美丽的颐和园、高雅的咖啡厅,有明星、大腕、高级经理人,有各种演唱会、音乐会、话剧演出等,有外企和大使馆。这里发生的故事可以被写在课本上,可以拍成电视剧,这里的一切让人觉得神秘而向往。对于没到过这些大城市的人来说,这一切小时候只能在电视和书本上看到,总感觉是那么遥远,似乎这一切都发生在和我们不同的世界里。美好的东西总会让人向往,所以长大后,能走进大城市,体验这里的生活,成为好多人的梦想,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谱写美丽的故事。只有到了大城市,才会离这一切更近,哪怕不能成为某个故事里的主人翁,至少有机会见证它的发生。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80后毕业生瑶瑶也是为了追梦和自己的信仰,毕业后来到了北京。瑶瑶喜欢滑雪,爱好摇滚,来北京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朋克生活,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谈论所有感兴趣的话题。和好多在这里打拼的人不同的是,她没有想要在这里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没有想要出人头地,只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了追逐自由和刺激。来到北京之后,很快她就发现生活的现实和自己想象中的美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要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首先需要工作,可过了不久,她发现忙忙碌碌的生活使她无暇顾及当初的信仰,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朋克们一起玩乐。而且朋克们也大多有正当的职业,而不是专业玩音乐的人,这难免让她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落差。
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过着,瑶瑶慢慢地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并且对生活有了不同的认识。她认识到自己当初的认识和追求是有局限性的,走在音乐道路上的人太多了,所以走得自然也会很艰辛,要想过得潇洒,追随自己的心,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现在的瑶瑶已经改变了心态,很努力地上班,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只要有闲暇时间,她就会和朋克们一起happy,只要有摇滚表演她一次都不会放过,这个过程中也让她学到了好多,领悟了更多东西。虽然现在她还没有实现当初的追求,但思想却在不断成熟。只要坚持,不断进步,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为什么要漂在大城市?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会回答是为了走出农村,也有人是为了开阔眼界,还有的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但是也有人会回答,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想去。不管是哪个原因,我们都可以看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好多人都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包括已经在这里打拼的和想要来这里打拼的人。虽然漂的日子很苦,生活压力很大,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会迎难而上。因为大家明白选择决定高度的道理,如果选择大城市作为梦开始的地方,梦想或许会更远大,能取得的成绩或许更大。
清晨,董明被妈妈打来的电话铃声吵醒,睡眼蒙眬的他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妈妈怒气冲冲的声音:“再不回来就永远都不要回来了,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董明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妈妈催他回家的电话了,这一次他依旧坚持了之前的决定。
董明毕业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北京发展,合租了一个6平方米的小房间,开始自己在北京的生活。董明将就业目标锁定在电子、通信等方面,要是回到远在四川某县城的家乡,几乎不可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
自从上大学开始,董明就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在这里立足,找份好工作,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然后将父母从县城接来享福,从未考虑过再回到小县城,因为那里无法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知道儿子在北京的艰辛,50多岁的母亲托熟人在县城给他找好了工作,月薪2000元,这在小县城可不算少了。在这之后,董明几乎天天接到母亲催他回家的电话,让他烦恼不已。
董明要留在大城市的决心如此坚定,和他的一个邻居是分不开的。一次假期回家,董明遇到了一个邻居,也是曾经的玩伴。这个邻居毕业后进了老家的一个国企上班,工作很是悠闲自在,大部分时间都要靠茶和报纸来打发,或许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由于习惯了这种安逸,人就会失去目标和斗志,使得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无精打采,像个几十岁的小老头。邻居这种没有目标和追求的生活状态,给董明带来了很深的感触,也更加坚定了他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决心和勇气。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各种各样的企业,总会充满机遇。有更多的可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专业对口、能够学以致用的工作,也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接触的多了,自然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做一件事成功的前提自然是要喜欢它,一个人在自己所喜欢和优势的岗位上所能做出的成绩往往会高于在不喜欢的和弱势的岗位上。所谓梦想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大城市能够实现梦想的机会远远大于小城市。
对于大城市的优势,经济学家已有了很多论述,斯密指出,细致的分工依赖于密集人口,只会做一种糕点的面包师,无论手艺何等高明,在小镇上是找不到工作的,而在大城市却很可能享受五星级酒店的高薪;越是高级的专业化人力资本,越需要在高度密集的市场上就近兜售,以实现其价值,设备和技术等非人力生产资本也一样。
消费和生产一样,越是特殊的需求,就更难在人口密度相对稀少的小城市得到满足。如果一种商品的客户群所占的比重是所在地方的1%,便不可能在只拥有几万人口的小镇设立零售商,所以这里的人们就很难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得到满足。随着网络和物流的发展,只要不是非常偏远的山村,有型商品通过网络渠道还能得到满足,但是对于无形的服务和精神层面的消费恐怕就很难满足了。
越是高层次的消费,消费的人群比例就越小,这就意味着这种高端的服务或享受只有到人口密集、数量较多的地方才有可能存在,只有众多的小众聚集在一起才能使这种消费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才能支持这种高层次消费经营商的运营。对于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即便是他们目前可以忍受一个低的起点,但是他们渴望走向某个高度的梦依然存在,所以他们需要足够高的梯子,给他们可以不断向上攀登的台阶,以到达他们想要去的高度,但是,很显然,这样的梯子在小城市是很难找到的。
正是为了找到这样的梯子,这些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蚁聚或蜗居于大都市,即便最终并没有在自己的那个梯子上爬很高,但是至少依然充满希望。为此,他们愿意放弃在小城市有可能得到的别人眼里的好工作,享受更多、承受更少的好机会。
当一个年轻人为自己的未来生活作筹划时,实际上是在进行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首先选择一个竞技场,然后考虑自己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一旦他朝选定的方向迈出脚步,生活目标便被锁定在一系列逐级爬升的模式之中。
选择小城市里安逸舒适但又有点单调无味的生活,还是选择大城市里充满竞争和挑战,然而又能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情,充满刺激和惊喜的生活?对于追逐梦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多数会选择后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