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3卷 第2期(总第8期) 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0829
  • 作      者:
    顾朝林,谭纵波主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特约专稿:通过城市规划建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希尔达·布兰科玛丽娜·阿尔贝蒂、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架  顾朝林谭纵波刘志林等<br>    学术文童: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与分析:以北京为例  季曦陈占明任抒杨、低碳生活的特征探索  霍燚郑思齐杨赞、发展低碳经济与区域互动机制研究  谢来辉潘家华、21世纪的城市地理学:一个研究议程  麦克·帕西诺、195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进展与展望  日野正辉、多维视角下的跨界冲突一协调研究  王爱民徐江陈树荣<br>    国际快线:非机动交通研究和当代规划动机  安·福西斯凯文·J.克里扎克丹尼尔·A.罗瑞格伍兹<br>    经典集萃:走向非欧几里得规划模型  约翰·弗里德曼<br>    人物:宋家泰先生城市地理学思想  蔡建辉郑弘毅
展开
内容介绍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顶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展开
精彩书摘
    本文从对适应的解释说明开始,包括其含义和需要我们去适应的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在探索适应气候变化与缓解自然灾害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本文将论述,尽管近来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兴趣大多集中在适应策略上,但是适应气候变化如何为规划研究提供更广阔、更多样的机会?本文的其他部分勾画出了规划师能够扮演的其他角色,并回顾了这些领域中已有的研究。这些领域有:包括脆弱性评估在内的有关气候变化适应的新兴科学;基于协作规划发展的一体化战略规划过程;适应性策略的识别和发展;关注这些策略的评估研究;实施主题的研究,包含制度、财政和法律层面。<br>    2适应与减缓<br>    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已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两项措施,一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变化;二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直到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PICC,2001)出台,适应的主题才开始在评估中得到独立的和足够的重视。IPCC的主要政策关注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这也是全球主要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强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议题是减缓研究中主要考虑的内容,该研究集中在全球尺度,是自上而下的集聚模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关注适应性,强调以地方和地域为基础的分析,并使用与发展研究和灾难、自然灾害减缓联系更加紧密的方法,尽管这种努力更加微小。<br>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着气候变化,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减缓措施,导致适应性政策被重新强调。致力于减缓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现有的承诺不会让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稳定下来”,而且由于在气候系统中时间滞后,“不管意图实现减缓的努力多么严格和无情,也不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阻止气候变化的发生”(IPCC,2007b:748)。在本世纪中,不考虑为减缓而采取的努力,我们将要么遭受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要么成功地适应气候变化。<br>    然而,减缓与适应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两者都是必需的。如果没有成功的减缓措施,气候变化的程度将增大,适应性策略也会变得无效。成功的“减缓可以减少适应需要面对的挑战”(IPCC,2007b:750)。但是第四次评估报告清晰地指出:人们刚刚开始审视为减缓和适应所做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到目前为止,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而且要将两种努力整合在一起也许会遇到困难(IPCC,2007b:752-760、770-771)。<br>    由于IPCC的报告是按照2100年为止的排放方案来说明其计划的,一般的观点是直到2100年,我们也不会经历气候变化最坏的结果,我们还有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准备。但即使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全球平均温度是逐渐升高的,突发性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和热浪发生的频率也将在本世纪结束前大幅度增加。而且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后果都是逐渐的,有一些可能是突发性的。此外,一些适应性策略会需要制度和财政方面的力量来为规划与实施争取时间。
展开
目录
主编导读<br>特约专稿<br>通过城市规划建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br>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架<br>学术文章<br>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与分析:以北京为例<br>低碳生活的特征探索——基于2009年北京市“家庭能源消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的分析<br>发展低碳经济与区域互动机制研究<br>21世纪的城市地理学:一个研究议程<br>195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进展与展望<br>多维视角下的跨界冲突一协调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br>国际快线<br>非机动交通研究和当代规划动机<br>经典集萃<br>走向非欧几里得规划模型<br>研究生论坛<br>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br>中国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趋势探索<br>人物<br>宋家泰先生城市地理学思想<br>书评<br>评《城市复杂性与空间战略:迈向我们时代的关联规划》<br>评《城市与气候变化:城市可持续性与全球环境治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