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地质景观保护的地质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02235
  • 作      者:
    赵梅红,汤畅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结合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和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可以为今后地质景观保护建设提供良好的参考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梅红
中原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自然环境保护与地学旅游发展促进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业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环境保护与规划设计,多年来一直从事绿色建筑、城乡规划、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省级研究生精品教材一部、本科生教材两部,主持多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设计作品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地质公园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本书内容主要以地质景观保护为基础,对地质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从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游线基础设施的特征、地质景观脆弱性、环境容量等研究,总结提出游线基础设施如何规划才能对地质景观更好的保护。该书从地质遗迹景观保护的特点出发,对游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地质景观*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观赏性。不具备观赏性的地质遗迹,只能称为地质现象,而不能称为地质景观。地质景观的观赏性,按照地质景观类型分为地质遗迹的观赏性、地貌景观的观赏性、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的观赏性。
1.地质遗迹类地质景观的观赏性
地质遗迹景观的观赏性是除具有地质科学性的科研价值外,还具有能够提供给社会公众(游客)获得知识、领悟自然奥秘之美、陶冶情操、增强科学素养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
地质遗迹景观多受地球内部地质作用的影响,其观赏性主要体现在构成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自身的自然美感。地质遗迹景观经历了其内部的地质作用,例如地球板块发生碰撞形成的地球的隆起和下陷对岩石造成的挤压,岩石受力发生的扭曲、断裂所形成的褶皱、断层等地质遗迹景观。或者因地质运动发生的沉积变化,形成的某一地质时期的古老地层景观及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景观等。
地质遗迹景观的观赏性是通过地质体或地质构造所呈现出来的清晰的地质形态所体现,使人们能够从其呈现出来的岩石纹理、色彩、奇异造型等因素中,在了解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质遗迹的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的同时,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及无尽的遐想,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新疆喀什多姿的褶皱山就是因地层扭曲形成的褶皱地质遗迹景观。
2.地貌类地质景观的观赏性
主要是具有地貌学价值的地质景观,具有提供给社会公众(游客)游览山水自然风光、获得大自然美感、了解地方风土民俗、陶冶情操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地貌景观是地球表面的地壳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其外貌形态更多的是受大自然外力作用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受到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及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自然地貌景观。例如因风蚀作用形成的沙丘、风成石,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冰蚀湖、冰渍湖等。天山一号冰川就是冰川侵蚀堆积形成的地质景观。
不同的地貌景观其观赏性也不同。地貌形态丰富多样,有高耸的群山、幽静的峡谷、优美的瀑布、沧桑的戈壁,这些不同的地形地貌从不同的角度把地貌景观自然风貌的美传送给人们。
3.地质灾害遗迹类地质景观的观赏性
主要是具有地质灾害防治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具有提供给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科普警示教育价值的地质景观。
地质灾害遗迹景观主要是因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或者是自然界外力作用形成的。因地区内部地质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震而形成的地裂缝、堰塞湖等地质景观,因自然界或者人力因素所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景观,都是地质灾害后遗留下来的遗迹景观。四川汶川唐家山堰塞湖即是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地质景观。
灾害类地质景观的观赏性主要体现在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的形成地质背景,地质形成成因及其地质特性等方面的内容。使人们在游览欣赏的过程中,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地质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从而会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会局部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一些极具观赏性的特有地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课题研究目的
第三节 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质景观的分类、特性及其科学内涵
第一节 地质景观的分类
第二节 地质景观的特性
第三节 地质景观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地质景观特性保护的意义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质景观的评价
第一节 地质景观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地质景观综合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 地质景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第四节 地质景观脆弱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线基础设施构成、特征、功能及对地质景观特性的作用
第一节 游线基础设施类别的构成
第二节 游线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功能
第三节 游线基础设施对地质景观特性的利用及分类保护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节 基于地质景观科学性、稀有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一节 地质博物馆
第二节 地质科普广场
第三节 科普旅行线路
第四节 标识与科普解说系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地质景观自然性、观赏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一节 自然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二节 观赏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地质景观脆弱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一节 地质景观脆弱性影响因素解析
第二节 地质景观稳固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三节 地质景观环境不适应性保护的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践案例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焦作市龙翔矿山公园规划设计
第二节 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琵琶湖景区规划设计
第三节 河南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室内布展设计方案体布局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总结
第二节 本书的创新结果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