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瑜伽冥想:升级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977185
  • 作      者:
    矫林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瑜伽经》明确指出:冥想是瑜伽练习的终极目的。从“身体”转向“心灵”,让瑜伽成为一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瑜伽练习者的精进宝典,瑜伽教练的必备教学指南,中印文化相辉映的思想巨著,安抚心灵情绪的枕边书,生活化的哲学通俗读本,参悟生命本质的自勉书。     中国揄伽行业协会(CYPA)北京凭海听风瑜伽教练培训基地倾力打造,著名演员蒋雯丽,民歌演唱家祖海,电影编剧、作家刘静霆,著名华侨作家刘荒田,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刘翠莲赞誉的重磅心灵好书,印度瑜伽上师H·Hpujya,全国瑜伽大赛冠军布琳,瑜伽博客精英于伽竭诚推荐。     体位法是瑜伽的表现形式,而冥想才是瑜伽的核心和基础那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珠玉瑜伽不是耍杂技和炫耀身体的特异功能。我们要学会思考和思想,那样我们才能破除几十年的困惑,让我们的心灵穿越时空、跨过海洋、跃上一石顶,寻找太阳与光明;让我们的灵魂与无数先哲和智者对话,感知生与死的同与异,、体味超越与洒脱的意境和自由,做梵我一如的逍遥之游。     阅读指引:这本高定位的瑜伽文化精品书籍。不仅奉献给瑜伽练习者、瑜伽专业人士,更奉献给渴望超脱世俗名利、追求更高层次品位的精英人士。
展开
作者简介
    矫林江,●国际瑜伽导师、瑜伽行业权威专家     ●中国瑜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凭海听风瑜伽连锁品牌创始人     ●凭海听风休闲瑜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矫林江导师是中国瑜伽行业最重要的开创人之一。     从事瑜伽教学工作十多年,多次亲赴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瑜伽圣地潜心研究,师从于Chitrangda、Hemangini、Gajendra、Kanchana等印度著名瑜伽大师。是 H.H Pujya Swamiji 大师的得意弟子,被印度瑜伽同仁誉为“喜马拉雅之鹰”、“中国瑜伽冥想之父”。他传奇地将印度瑜伽各流派和中国道教哲学、禅宗顿悟、藏传佛教精髓等思想融合在一起,主张“取印度瑜伽之精华,融中国文化之神韵”,开创性地创建了独特、深邃、完善的综合整体瑜伽体系——中国瑜伽。
展开
内容介绍
    冥想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浮躁的心灵静止下来,回复纯净和澄澈,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印度《瑜伽经》明确指出:冥想是瑜伽练习的终极目的。     中国瑜伽正迈入全新的时代,瑜伽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哲学思想。《瑜伽冥想》的出版,正符合瑜伽修习从身体层面转向心灵层面的这一新趋势,符合现时图书市场上所稀缺的更高品位、更具深度、更富内涵的瑜伽图书的定位,是一本瑜伽文化精品书籍。不仅奉献给瑜伽练习者、瑜伽专业人士,更奉献给渴望超脱世俗名利、追求更高层次品位的精英人士。
展开
精彩书摘
    瑜伽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文明。在最早记录印度河流域的代表文化哈拉帕遗址上发现了大量印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许多印章上反复出现了一个有三个面孔和生殖器勃起的神灵,头上有牛角做的王冠,周围有象、虎、犀牛、鹿等动物。这就是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里的大神湿婆。     在后来的《印度大史诗》和《往世书》里湿婆代表着男性林伽生殖崇拜和大瑜伽者,瑜伽者之主和苦行者之主。而且在哈拉帕的印章上描述湿婆的图案虽然有差异,但它的坐姿始终如一。那就是瑜伽坐姿,也就是莲花坐,我们关于冥想的最基本坐姿。     印度河文明是人类早期文明之一,可以说,有人类历史的时候就有了瑜伽的存在。而我们感兴趣的就是,瑜伽因何而产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练习或学习它的目的是什么?     可惜的是,印度河文明在存在了600年后,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开始衰败直至终结。关于它的陨落迄今为止还是个谜团。同样与它一起神秘消失的还有瑜伽的最开始状态。     所幸的是还有哈拉帕的遗址和瑜伽这种珍贵的财富保留了下来。几千年来,它们的存在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就充满了智慧和面临了我们今天的困惑。     瑜伽可能就是他们要解决问题而最终交给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跟本书名一样要谈的不仅仅是瑜伽的健身方法。因为,作为综合了心理、医学、哲学、养生等多方面学科的瑜伽,我们认为是一门古老的科学,那么它就不只是一种健身术那么简单。     我们在其他书里(参见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瑜伽全程轻松学》一书),已经介绍了瑜伽的三种起源说——性力说、热力说和长生不老说。实际上这三种学说或多或少都对瑜伽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我们更倾向于后者的原因是因为它更能解决人类共性中的困惑和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生存还是死亡?     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更为深入。那就是我们为何而生,又为何要经历死亡?我们生之前存不存在,以什么状态存在?我们可不可以不死?如果我们必须死,那么死后将去哪里?我们还有没有死亡后的存在,而且我们还会不会重生?如果重生将会借助哪种形态和生命体呢?     请原谅我们所谈到的瑜伽这么沉重,因为我们谈到了冥想。而冥想就是最原始的印度人(据考证他们叫达罗毗荼人)关于生命的思索。也就是他们无数次看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雨滴落入河流而河水汇入海洋得到的关于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短暂与永恒的道理。     那是生命与宇宙和谐统一的智慧光芒。     在张蕙兰老师的《瑜伽——气功与冥想》一书里,瑜伽为“自我与原始动因的一致与结合”。     在整个印度文化的基石——吠陀文献里,瑜伽的目的为“梵我一如”。     在钵颠阎利的《瑜伽经》里,瑜伽是“对心的变化的抑制作用”。     在《薄伽梵歌》里,薄伽梵说:“因为生者未曾不存,而死者也未必就亡。”     瑜伽,梵文Yoga,这个词出现于最早的印度吠陀文献里的《梨俱吠陀》(RigVeda),吠陀又译韦达,是知识和思想的意思,是整个印度文化的起源和基石。Yoga在当时的意思是驾驭或给牛马等牲畜套上用具,后来根据这个本义,引申为联系、结合等意义。但当时它还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只有后来通过无数思想者和修行者赋予它更多丰富的内涵,瑜伽才真正成为通过一系列对身心活动的协调和练习,特别是对心理心态的制约与引导,达到与世界本原的联系和沟通的过程和方法。     最早的吠陀文献仅有四部,而随后又产生了一系列补充和思想更为完善的书籍。如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随着这些内容更为详细、涉及更为广泛的丛书出现,瑜伽的具体练习和终极目标也就更加清晰起来。特别是在有近二百多本不同内容的奥义书里,瑜伽的各种概念和练习形式已经渐渐成型,这直接成为了后来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和《瑜伽经》的基础。     在奥义书里,直接就将瑜伽的练习目的定义为:梵我一如。也就是自我与原始动因一致和结合的另一种称谓。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很难理解,但很巧合的是东方文明有相通之处,与这个概念相近的中国文化里有个词义大家或许明白,那就是道家思想里的“天人合一”。     这两个词义代表了东方文化里的核心哲学——灵魂永恒与精神不灭的观念。虽然在具体的解析上它们有所不同,但它们同样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理解和对天与地及茫茫宇宙的解读。     在那些先哲和思想者看来,物质和躯体将有聚散与生灭,情感与繁华将如红尘一梦,而灵魂最终将超越平凡,融于自然和宇宙。     而取决于我们能否自由和解放的是心灵,只有捆绑我们身体和思想的虚妄和固执得以破除,灵魂和精神才能得以显现本来的纯质。所以《瑜伽经》里面说:“瑜伽,就是对心的变化的控制作用。”     我们在这里必须指出现在国内瑜伽界存在的几点认知上的误区:     第一点就是,瑜伽不仅仅是体位法,它更多是属于哲学范畴;     第二点就是,瑜伽作为哲学体系一直影响着佛学的哲学体系,包括它的冥想方式;     第三点就是,冥想并不等于气功。唤醒昆达比尼蛇和军荼利蛇与气功的打通任、督二脉的理论都属于玄学,而想获得神通更是无稽之谈。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命和宇宙的智慧之光 第二章 发现内在和世界的本质——三脉七轮 三脉 七轮 第三章 大地之坚实和宁寂——瑜伽坐姿和手印 瑜伽坐姿 简易坐 半莲花坐 全莲花坐一 全莲花坐二 金刚坐 至善坐 吉祥坐 英雄坐 成就坐 狮子坐 散盘坐 瑜伽手印 秦手印 智慧手印 能量手印 大地手印 生命手印 流提手印 结定手印 合十手印 第四章 风和生命的互动——瑜伽调息法 三种呼吸法 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 完全式呼吸 十种调息法 展臂调息 清凉调息 火焰调息 风箱调息 圣光调息 眩晕调息 喉呼吸调息 金刚坐姿调息 单鼻孔调息 清理经络调息 第五章 点燃潜在的能量光芒——收束法和契合法 收颔收束法 收腹收束法 会阴收束法 大收束法 庞达三收束法 手指契合法 凝视鼻尖法 简式舌锁契合法 凝视眉心法 大契合法 乌鸦契合法 大穿契合法 提肛契合法 母胎契合法 第六章 点燃潜在的能量光芒——瑜伽洁净法 水洗清鼻术 水洗洁肠术 肠胃清洁法 消化刺激术 一点凝视法 第七章 让身心在阳光和田野里栖息——瑜伽放松术 练习放松术的准备工作 僵蚕式 鱼戏式 鳄鱼式 大拜式 婴儿式 动物放松功 瑜伽放松术的练习步骤 瑜伽放松引导词 瑜伽休息术引导词 第八章 月圆月缺的静思——瑜伽的断食与复食 五大元素 三种体型 风型人 火型人 土型人 综合型体质 风火型人 风土型人 火土型人 风火土型 完全平衡型 食物的三种属性 选择善良属性的食物,终生受益 瑜伽断食 断食的时间 断食的准备工作 断食的基本原则 断食的正常反应 复食及复食的注意事项 断食的生理妙用 断食的心理妙用 断食对于修身养性的益处 第九章 回归、冥想——梵我一如的逍遥之游 冥想是什么 钵颠阁利《瑜伽经》里的冥想 禅与定——静思与三摩地 制感——控制感官,为冥想做准备 总制——执持、静虑、三昧 执持:集中、专注 静虑:禅那、冥想 三昧:三麾地、定 人格冥想,打开的慧眼 非人格冥想,瑜伽的真实 噢姆唱颂冥想 噢姆唱颂冥想的练习方法 其他一些唱颂冥想 叟·哈姆 噢姆·玛妮·呗咪·吽 噢姆·纳玛·希瓦雅 哈瑞·奎师那 语音冥想 语音冥想的练习方法 常用静坐冥想引导词 几段描述景物的语音冥想引导词 思想性冥想引导词 烛光冥想与一点凝视冥想 上述两种冥想法更高级的冥想练习 烛光冥想法 一点凝视冥想法 吸冥想练习 因缘观想冥想练习 “我即是梵” 事物本质双昧冥想 舞蹈冥想 舞蹈冥想的练习方法 睡眠冥想 睡眠冥想的练习方法 心灵瑜伽冥想 物质聚散冥想 情感聚合冥想 智慧瑜伽冥想 梵,阿特曼 摩耶(幻化) 三德 智慧瑜伽练习方法 练习冥想的注意事项 有规律地练习 正确的动机 选择合适的冥想地点 选择合适的体位 选择合适的冥想方式 冥想时间的掌握 练习冥想的思想准备 视冥想为一生的课程 将冥想与生活联结 第十章 关于《薄伽梵歌》 印度史诗里的《薄伽梵歌》 阿周那的忧伤瑜伽 薄伽梵的行动瑜伽 智瑜伽 信瑜伽 王瑜伽 第十一章 《瑜伽经》里的八支分法瑜伽 第十二章 寻找真实的自我 附录《瑜伽经》简洁译文 第一章 静坐冥想 第二章 实践锻炼 第三章 禅定力量 第四章 解脱自在 《瑜伽经》二(修正版) 第一章 静坐冥想 第二章 实践锻炼 第三章 禅定力量 第四章 解脱自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