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禽几希”。可“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人一直在言说着自己与动物的差别。对“人之异于禽兽者”的好奇与追问,不唯是古今中西所共有的一条思想线索,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它更成为了关系着当代人性的一大疑题。“上帝死了”、“人死了”……固已不是新闻,“从前你们是猿猴,就是现在,你们比任何猿猴还更加是猿猴”。是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则只能像动物一样生活着?在“文明之猿”的时代,人在思想上、实践上、政治上、文艺上,又有怎样的前路可走?
带着这样一种颇具当代性的问题意识,《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动物(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性根由》以“动物(性)”为关键词,绎述、分析了西方传统对于“人与动物之区别”的不断界定与再三思索,展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其中,可以读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林奈、达尔文、尼采、本雅明、福柯、德里达、阿甘本等名字。《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动物(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性根由》的研究因而穿梭于形而上学、博物学、生物科学、宗教学、政治学、文学艺术及当代思想等诸多领域,自然构成了跨学科性。然而,凡此种种,却未曾离开过“人文学”的领地,因为其所关切的,乃是人之根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