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西方诠释学在经历了作为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一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诸形态后,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那里发展为哲学诠释学。哲学诠释学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所强调的理解与解释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实践品格和创造品格,这是一种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理论品格。本书是伽达默尔著作集的第10卷,共分为五个部分:回顾中的海德格尔、诠释学转向、诠释学与实践哲学、哲学的社会地位、哲学的相遇。前四个部分共收录32篇文章,第五部分叙述了与13位人物的相遇。其中绝大部分论文乃是伽达默尔晚年,特别是80高龄之后的作品,因此这些论文不仅内容重要,而且也是伽达默尔一生的学术结晶。该卷在伽达默尔著作集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前言
Ⅰ 回顾中的海德格尔
1.回忆海德格尔的开端
2.海德格尔与语言
3.海德格尔与希腊人
4.海德格尔与社会学——布尔迪厄和哈贝马斯
5.诠释学与存在论差异
6.道路的转向
7.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那里的思与诗
Ⅱ 诠释学转向
8.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主体与个人
9.现象学、诠释学、形而上学
10.存在与虚无(让 保罗·萨特)
11.早期浪漫主义、诠释学、解构主义
12.解构与诠释学
13.诠释学寻踪
14.历史理性的界限
15.论精神科学中的变迁
16.诠释学与狄尔泰学派
17.宇宙的历史与人的历史性
Ⅲ 诠释学与实践哲学
18.两个世界的公民
19.实践哲学的理念
20.历史性与真理
21.理性与实践哲学
22.欧洲与居住世界
Ⅳ 哲学的社会地位
23.论科学的本源性
24.纪念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300周年诞辰——莱比锡大学节庆演讲
25.哲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
26.没有历史的世界?
27.历史学与语言
28.论施教者与受教者
29.海德堡大学与现代科学的诞生
30.用语言思维
31.书写与言说
3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哲学
Ⅴ 哲学的相遇
保罗·纳托普
马克斯·舍勒
鲁道夫·布尔特曼
卡尔·雅斯贝斯
汉斯·利普斯
保罗·弗里德兰德
埃里希·弗兰克
格哈德·克吕格
卡尔·洛维特
特拉斯波洛斯·乔治亚德斯
弗里茨·考夫曼
埃米利奥·贝蒂
布鲁诺·斯内尔
本书论文版源
人名索引
《伽达默尔著作集》总目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