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是德国重要的哲学家。他追随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谢林的思想轨迹,但又始终对他们保持着批判的态度,致力于与思辨哲学和观念论进行哲学论战。雅可比的语言风格与其哲学思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强烈的情感与深刻的洞察力,勇于质询传统哲学观念,鼓励人自主思考与积极探索,跨越概念的束缚,面向实在。
本书收录了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的两部重要的哲学作品:《大卫·休谟论信仰》和《致费希特》。
《大卫·休谟论信仰》出版于1787年,其全称为《大卫·休谟论信仰:或观念论与实在论》,在该书的正文中,雅可比对休谟哲学进行了阐释、批判与修正,旨在为自己的“信仰”哲学进行辩护。在正文后,雅可比又增加了一个批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增补,其中提出了对康德“物自体”概念的著名评价:“绕过对自在之物的预设,我无法进入康德的体系;但通过那个预设,我又无法停留其中。”
《致费希特》出版于1799年,主要收录了雅可比于1799年间写给费希特的信件,和多篇雅可比自选的增补作品。在信中,雅可比追寻着康德哲学的脉络讨论人类理性的界限与根基,并将费希特的先验哲学以及哲学一般都视为虚无主义的体现,呼唤人类知识从思辨哲学回归到“非知识”的“非哲学”领域。
他:还穿着睡衣啊!你生病了吗?
我:着了点风寒。我一直卧床到中午,而且无法进食,所以刚刚才起来。
他:你拿着的是什么有趣的书?
我:有趣的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他:我推门进来时看见了你的神情。
我:我正在看一些关于信仰的思考。
他:你指的是《柏林月刊》的五月刊?
我:那些期刊这么有趣吗?看看我的书!这是休谟的论文集(Essays)
他:那么它是反信仰的。
我:不,它是拥护信仰的。你最近读了休谟吗?
他:好多年没读这部论文集了。
我:好多年了?你总是纠缠于康德哲学,可是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序言说了那些话之后,你竟没有直接找出休谟的那部分文字,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这太不可原谅了。
他:你知道我是怎么研读康德的。难道哲学体系的整个详细历史并不属于哲学体系这一概念吗?那样的话就不存在终结了。
我:你指的是,不存在开端。
他:我明白你笑的缘故。但是倘若你还像个信仰导师一样向我讲授休谟,那就到此为止吧。要不然就让我把那本书带回家。学了英文之后我便替换了译本,但是迟迟未着手购买原著。
我:好啊,很高兴听你这样说。我已经守口如瓶太久了,就是怕过早泄露秘密。而现在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却说漏了嘴。
他:如果是秘密却还被刊印在书卷里,那么它真是个奇怪的秘密。
我:但那恰恰是它所有的美妙所在---- 刊印在书卷里,这本书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且蜚声在外。然而它仍旧还是个秘密。----还有我的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kus)怎么样?
他:请见谅。你两次寄书给我的时候,我都不在家。但是仆人现在肯定已经送过来了。
我:如果他带着那本书,那我就可以好好地翻阅了。
他:我能请教一下为何你如此急迫地问起它?
我:………有一段关于“自我定位”----或者说是关于“信仰”的话:随你喜欢哪种说法。
他;在塞克斯都·恩披里克中?
我:正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某些类似的言论让我突然想起了这段话。
他: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的新闻!
我:……两千年之前的新闻!
他:但是你显然不能永远保守这则新闻和秘密。《论斯宾诺莎的学说----致门德尔松先生的书信》的新版及其所有附录何时出版?
我:反正无法在下一个欢乐节之前出版。
他:去年那个时候就应该已经出版了。
我:是啊,我也希望那时候出版----差点就达成了,可是没有包含附录。
他:我就知道!你又回到我听到你经常引用的塞涅卡的箴言:“我所知的,人们不接受;人们接受的,我却不知”(Quae egoscio,populus non probat;quae probat,ego nescio)。我曾经摩拳擦掌,想在塞涅卡中你标注了“请留意”的地方写下我们德国的格言:过于精明的人是愚蠢的。你因为过于频繁地忽视必要的中介概念而背负骂名,这并非毫无道理。向你的敌人学习(Abhosteconsilium)!“切勿锋芒过盛。”如果你不听从忠言,至少也该追随成功的范例。你知道,建立任意的关联也无可厚非,前提是取样足够广泛,尤其要注意,确保联系的纽带最终处于正确的秩序之中。为了对称性起见,也有必要提出无形的纽带。所以为何在这本书上如此吝啬呢?
我:所言极是。你对无形纽带的说法很有道理。
他:这是事实,只要你把它放在心上的话。所以如果有人把一个蜡制鼻子安在了你的脸上,那么无疑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
……
大卫·休谟论信仰
序言
[正文]
增补
论先验观念论
致费希特
增补
增补I
增补II
增补III
附文
1论人的自由
2摘自《阿尔维信札》序言,第XVI页,注释
3 摘自《阿尔维信札》,第295页
4 摘自《沃尔德玛》,第一部分,参见138页
5节选自一封致友人的信――论康德的道德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