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实现自我,但我并不知道我是谁。”
“在当今世界,‘失去一切’的风险是永久性的。拥有‘独特’知识的高级专业人员,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残酷地沦为无能的人。”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睿智对谈。南大社鲍曼对谈系列第二本(共4本)!
◎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塔林大学首任校长,智力交锋,献给我们一代人的思想小书。
◎ 一份“现代人如何塑造自我,如何与世界、他人相处”的哲思记录。
◎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聚焦自我,记录时代浪潮中人的境况。
※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 × 塔林大学首任校长,智力交锋
邮件交流,思想碰撞,一份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从不同侧面描写时代浪潮中人的生存境况:技术更迭、AI、生之短暂、新中产的不稳定、互联网上的社交现象……
※ 畅聊当今生活:工作、亲密关系、身份、权力、当下与未来……
记录历史与哲思,“死亡与永生”“经济危机”“占领华尔街”“新穷人”“AI”……
鲍曼以冷静的局外人与炽热的参与者双重视角,洞察这一流动、变化的世界。他们以“自我”为风向标,勘测个体与世界在时空坐标系里的波动。为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一代人,提供对自身处境的新认知。
※ 一本小书,聚焦“自我”,关注人之本身。将我与世界重新关联。
我们既矛盾,又迷惘。我们竭尽全力实现自我,却又想逃离自我内在的空虚。过于自我,难以与世界桥接。
技术更迭与“人之必死”、失败的社会表演、虔诚的技术崇拜、不存在的自我实现、幻想中的彼此联结……※ 辛辣的幽默感,史诗般的世界观,化阴郁为光明的罕见天赋鲍曼用锐利的目光洞悉时代的无力,同时温柔地为个体留出幸福的余地。“人类就是在意识到自己终有一死的前提下,努力使生活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值得一过。”从人生目标的负重中解放,感受不设限的自我。
※ 一场精彩智趣的“世界上伟大的脱口秀”,帕斯卡尔、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列维纳斯 纷纷冒泡…………
科学主义、耗散理论、人工智能……跨界的知识交互碰撞,共同勾勒自我的形貌。经典哲思的汇集与再述,各领域大家相遇于文本中。◎先要直面自我, 才能找到意义——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
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引人入胜、广阔且深入的对话。
出发
自我与时间:我们如何面对“人终有一死”
瑞恩·罗德(以下简称罗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现代性的历史也是某种类型的“自我的历史”。所谓自我,即基本理性的个体,其作为独特的人,能掌控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不仅能将自己与更大的群体和事业联系起来,也能与其剥离。大多数时候,现代性抱持着一种“科学”真理观,即真理必然是单一的、普遍的、客观的;相应地,它主张人类自我的普遍性,声称要描述人们在整个历史中,在任何地方的存在方式。事实上,自我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变,也随着文化类型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样态。我想稍后再来讨论“自我观念的变动不居”这一话题。我们现在可否试着诊断一下,自我在当今世界中的境况?自弗洛伊德和尼采以来,西方思想在摒弃那种单一的、不可割裂的、独立自主和自我控制的个体观念上取得了长足进展——至少理论上如此。然而,在当下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对自我的理解似乎仍旧遵循一种相当简化的观念,即个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体。我无意在此谈论自我的“危机”,因为这个词近年来被大肆滥用。但,用你提出的“流动的现代性”这一条件加以审视,我们承袭下来的自我观念既不充分,也不合乎实际,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
齐格蒙特·鲍曼(以下简称鲍曼):我对此没有异议。的确如你所说,“现代性的历史”也是一部“某种类型的自我”的历史。但究竟是哪种类型的自我呢?或者更确切地说,究竟是自我的哪种“存在形态”(existential modality)呢?依我之见,正是随着现代性的到来,自我的“存在形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认为,自我的存在形态经历了三种意义深远的变化,抑或获得了三种崭新的现代品质。首先,自我成为人们关注、审视和沉思的对象。其次,自我是被人感知的实体,但与被人感知的其他实体分离开来,它是主体,后者则成为其感知对象。最后,自我的地位被提升,成为被新诠释出来的主体的主要客体,享有特权。须注意,这三种特性共同定义了“现代自我”。米兰多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他于1486年发表了一份标题炸裂的时代宣言《论人的尊严》,其中融汇了自我的这三种特性,使之注定成为一种自我应验的预言。标题中的“尊严”被解读为一种状态,让人联想到一种非凡且独特的“三合为一,以一合三”,即小提琴手、小提琴、听众兼鉴赏家之间的合并或联合。
序言/ i
1 出 发
自我与时间:我们如何面对“人终有一死” / 1
2 语言中的多重自我
精确与矛盾:我们如何通过语言理解世界,呈现自我 / 37
3 表演自我
效仿与创造:在异质的大众面前,如何展示自我 / 77
4 自我实现
个体与新自由主义:谁能决定“我要过怎样的人生” / 119
5 相连的自我
网络技术与现实世界:人类的共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151
6 自我的构成
期待与幸福:踏入小径分叉的花园意味着什么 / 201
后记一 / 241
后记二 / 258
注释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