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席勒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9071
  • 作      者: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udiger Safranski)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席勒的早期创作充满炽烈激情和抗争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随后席勒和歌德互相砥砺,将德国古典文学推向顶峰。席勒的作品歌颂人的自由和尊严,贯穿着昂扬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诗作《欢乐颂》被贝多芬写进第九交响曲后,更是被全世界人民传唱。席勒的作品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被译介到中国,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席勒传》是德国当代著名传记作家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的力作,翔实记述了席勒的生平与创作,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对席勒思想的阐发尤为深入,是席勒传记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出生——有传奇色彩的堂兄——父亲的冒险——洛尔赫的田园风光——棍子——对父亲的尊敬和超越——母亲的痛苦——路德维希堡的洛可可风格——公爵的生命的加洛佩德舞——“你傻了吗,弗里茨?”
  弗里德里希·席勒,《华伦斯坦》的作者,差点儿出生在一个军营里。
  父亲约翰·卡斯帕尔·席勒作为少尉在符腾堡的军队服役,七年战争中,该部队在路德维希堡集结,准备“黑森战役”。符腾堡公爵的军队当时站在法国一边同新教的保护人普鲁士打仗,这让信奉新教的施瓦本颇为恼火。席勒的母亲带着大女儿住在马尔巴赫父母家中。从那里出发,她可以经常探望在附近的路德维希堡的丈夫。当第一次阵痛来临时,她恰好同他一起住在军营中。人们急忙把她送回马尔巴赫。1759年11月10日,她在那里生下她第二个孩子。他受洗取教名为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
  父亲家里已经有个被当作典范的约翰·弗里德里希,因为这个“堂兄”受过大学教育,见多识广,他还写书和翻译,是个四处游走的项目制定人和花花公子。根据家庭的传言,他甚至为“政府”出谋划策。就此,据说他曾向卡尔·欧根公爵建议,让人把所有多余的教堂大钟铸成大炮。他熟悉财政学和教育学,制定出计划,如何提高民众的富裕程度,乃至解除人类的苦难。不过,这位“堂兄”以后未能成功安排好自己的幸福安康,他在家庭里的威望也就一落千丈。据说他曾在英国,在蔷薇社社员那里摆弄过炼金术。从那里回国后,他在美因茨建立了一个出版社,出版有关道德哲学和经济学的值得敬佩的书。可是,读者兴趣不大,所以这个游走天涯的浪子被困在了他的出版物上。他进了债务监狱,他那不多的财产被拍卖。以后他当语言教师谋生,八十年代从家庭成员的视野里消失。可是,弗里德里希对这个他仅从别人讲述中认识的“堂兄”始终感到好奇。1873年7月他曾打算拜访他。不过没这么做。也许他想替自己避免一次失望。
  出生一天后,人们就匆忙替他举行了洗礼仪式,因为这个孩子身体如此虚弱,别人担心他活不过去。尽管如此挥霍铺张不小,仪式的进行计划得像一次婚礼。教父的名单证明了家庭的名望。除了那个令人疑惑的“堂兄”,被提到的有:父亲的军团指挥官,封·德·加贝伦茨上校;马尔巴赫和附近地区费英根的市长,以及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那个大名鼎鼎又臭名昭著的上校里格尔。这个在全国都让人敬畏的男人,显然对父亲十分友好。
  里格尔上校是公爵的一个亲密的顾问。他让自己成为公爵不可缺少的人物,因为他懂得如何用残忍的征募手段,一下子弄出一支六千人的军队。里格尔得到了强制征募的全权。1757年他指挥了三次大规模人口狩猎行动。被抓的有农民,小手工业者和雇工。这里使用的方法,里格尔是从普鲁士征蒡军官那里学来的。当男人们在饭店,在教堂落成仪式和其他的舞会上已经酩酊大醉时,就派人把他们抓住,长时间不给食物地关起来,直到他们“自愿地”收下定金,接受征募。当然,这样被强制雇用的部队被证明没有多少用处。1757年第一次战事中,符腾堡的军队曾引起轰动,而起因是一次大规模的逃跑。紧接着发布了一项“逃兵追捕令”,在教堂的布道坛上宣读,允诺给每个检举一名逃兵的人十八古尔登的奖金。赏格导致一场真正的追捕狂热,这又被里格尔上校巧妙地引上有组织的轨道。一旦有可疑者被举报,钟声就号召人们进行追捕,道路被封锁,桥梁被占领,人们捅着干草堆抓逃兵。里格尔由此获得了虐待者、赏格猎人和奴隶贩子的名声。当席勒出生时,教父里格尔正处在他权力的巅峰期,但三年后垮台。席勒以后在《命运的捉弄》——一篇关于符腾堡的暴君世界的回忆里,讲述这件事。而他本人那时已幸运地逃离这个世界。一个“狂飙突进”运动的叛逆者,无法构思出比这更出色的故事了。
  里格尔上校的垮台由他在宫廷的嫉妒者引发。最有影响力的是公爵内阁的主管,蒙特马丁伯爵。他借助经篡改的信件,揭露里格尔是所谓的谋叛者。在带着通常的排场,在宫臣和传令兵簇拥下进行卫兵检阅时,上校遭到逮捕。随后未经审判,他被关在霍恩特维尔山上达四年之久。获释后他去了国外,六年后重返家乡。公爵仁慈地接纳他,任命他为霍恩那斯贝格要塞的监狱长。由此,这个往日的囚犯,接过对另一个著名囚犯的监管权,即诗人和出版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舒巴特。他也是未经审判即被关押,因为他抨击公爵的专制统治。1781年,里格尔给他的教子、崇拜舒巴特的席勒提供了一个机会探访这个囚犯。此后,席勒眼中的上校柔光环绕。当里格尔翌年死于中风时,出于对一个曾受他虐待的士兵之抵抗的恼怒,席勒为葬礼写下一首诗:比你君主的微笑更高尚/(唉!有些人贪婪地渴望什么!)/那个长眠者,比你更崇高。1788年,当席勒在魏玛拜访舒巴特的儿子时,席勒又一次回忆起这个男人的故事。随后他写下那篇题为《命运的捉弄》的小说。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出生——有传奇色彩的堂兄——父亲的冒险——洛尔赫的田园风光——棍子——对父亲的尊敬和超越——母亲的痛苦——路德维希堡的洛可可风格——公爵的生命的加洛佩德舞——“你傻了吗,弗里茨?”
第二章
父母的虔诚——小小布道者——卡尔学校——公爵施教——男孩和权力——沙尔芬施泰因:理想的和真正的朋友——克洛普施托克——席勒的第一首诗:阅读成果——忠实于青年时代的梦
第三章
1776年——地点和时间的改变——狂飙突进精神——赫尔德和后果——卡尔学校的一次年度庆祝——巨大的鼓舞:阿贝尔关于天才的讲演——阅读莎士比亚
第四章
大众哲学——人类学的转向——经验主义的胜利——在“精神的会见厅”里道出生命:莎夫茨伯利,卢梭,赫尔德——战线之间的席勒——席勒研究弗格森和加尔夫“头颅尚未打开”
第五章
决定学医——关于身体和灵魂之间的边界往来——席勒的博士论文——爱的宇宙的授权——“生灵之伟大锁链”——从物质到精神的神秘过渡——神经心理学的迷途——大脑如何自由?——注意力的光柱——悲哀的情绪——格拉蒙特丑闻——施特赖歇尔看席勒
第六章
席勒对《强盗》时代的回顾——殉难者舒巴特——愤怒,经验贫乏——强盗世界和《强盗》:哲学思想和极端性格的试验规定——观念剧和情绪冲动艺术——即使美也必得死亡——戏剧天幕下的幸福瞬间
第七章
在斯图加特当军医——绝望的放肆——诗意的和真实的劳拉——施瓦本的文学论战——《强盗》上演——斯图加特的困境——逃亡曼海姆
第八章
曼海姆——新的生活——激励——失败的《斐耶斯科》朗诵——热情和冷淡——剧本的产生——阴谋的假面游戏——开放性的结局——自由的不可遇见性——逃离曼海姆——在法兰克福的绝望——奥格斯海姆——施特赖歇尔弹钢琴——在去鲍尔巴赫的路上
第九章
同赖因瓦尔德的友谊——迷惑人的信——追求夏洛特·封·沃尔措根——返回曼海姆——《阴谋与爱情》——爱情哲学在试金石上——恶的社会机器
第十章
回到曼海姆——剧院里的阴谋——政治的怀疑——解聘——被解聘的戏剧作者为舞台的审判权斗争——“对于放大的不幸的偏爱”——债务困境——来自莱比锡的信——伟大友谊的预感——夏洛特·封·卡尔布
第十一章
去莱比锡——克尔纳——胡贝尔——《莱茵塔利亚》——友谊的激情——“大家拥抱吧”哲学的书信体小说——爱的哲学——唯物主义的冷激——激情认识现实——重生
第十二章
《唐·卡洛斯》的产生——行动的拘谨和人类的激情——波萨侯爵的生涯——伟大出场前的犹豫——转向小说《招魂唤鬼者》——从左翼的谋反到右翼的谋反——谋反者,秘密会社和具有超凡能力者——波萨侯爵和启蒙的辩证法
第十三章
来自汉堡的邀请——爱情的喜剧——告别朋友们——魏玛:著名的蜗牛壳世界——魏玛的神灵——维兰德——赫尔德和其他人——初读康德——《尼德兰独立史》——为何历史?
第十四章
一个艺术家的异议——想象力的冒险——自我激励——古代的梦幻——《希腊的群神》——重获自信:《艺术家》——鲁道尔施塔特的恋爱之夏——夏洛特和卡罗利妮姐妹——开始同歌德交往
第十五章
耶拿——城市及其精神——大学生的显赫地位——伟大的登场:就职演讲——乐观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招魂唤鬼者》中的取消——作为“是否”的目的论——密封的消息——《摩西的使命》——一神论的发明——《赛伊斯的蒙面神像》后的虚无——祛魅后:审美的宗教
第十六章
革命作为当下的神话——席勒的谨慎——“以后的理性是否还找得到以前的自由?”——在人类大洋上的榛子壳里——人民的春天和爱情的春天——订亲——结婚——充溢的思想——嫉妒的夏洛特·封·卡尔布——《三十年战争史》——有多么现实?——席勒:德国的普鲁塔克——情绪高昂——崩溃——接近死亡——重生
第十七章
带病生活——选择艺术和康德——“思维方式的革命”——超越康德——“卡利雅”书简——“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自由的审美节日——革命的恐怖——美因茨共和国——福斯特——胡贝尔的纠葛——诗人的伦理——“秀美与尊严”——纠正康德——美丽的灵魂——歌德对“某些片段”的恼怒
第十八章
崇高和疾病——施瓦本之行——荷尔德林的首次拜访——老希罗德之死——丹内克尔的胸像——同科塔的计划——返回耶拿——费希特的革命——新的乐趣,成为我——我的命运——耶拿浪漫主义——歌德和席勒互相接近
第十九章
歌德和席勒:“幸运的事件”——柔顺的和刚毅的美——《论人的审美教育》——什么在冒风险——歌德和席勒,素朴的和感伤的——半人马座
第二十章
《季节女神》出场——与施莱格尔的不快——浪漫主义的对抗——同费希特的阵营争斗——荷尔德林的爱和痛苦——主导媒介文学——好斗的莫逆之交——《克塞尼恩》——着手工作
第二十一章
对华伦斯坦的害怕——推迟——参与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创作——面对英杰为何除了爱没有自由——对模糊的费扬——为什么只有哲学能将哲思变得无害——华伦斯坦和三重的权力意志——强权者和见机行事者——友谊的仪式——歌德,洪堡——告别耶拿
第二十二章
返回魏玛——剧院生活——关于美丽的灵魂的男人的幻想:玛利亚·斯图亚特或者有罪的无辜——席勒的信仰——奥尔良的约翰娜的魔力和伟大的催眠术家拿破仑——通俗的,浪漫主义的——从兴奋中坠落——墨西拿的新娘或者古代的命运——想到公众
第二十三章
“退尔”题材——歌德怎样把它让给席勒——席勒的文化爱国主义——“德意志的伟大”——对缓慢的称赞——《威廉·退尔》,自由的节日演出——从受威胁的田园风光进入历史又重新返回——保守的革命——谋杀暴君——布鲁图斯或者神圣的屠龙人——大众化——科策布或者对席勒庆典预先道出的讽刺
第二十四章
席勒的贵族称号——倘若自由扬起风帆——惹人瞩目的斯太尔夫人——柏林之旅——来自放弃的作品——周游世界——德米特里乌斯——来自虚无的权力——大骗子母题——席勒的费利克斯·克鲁尔——艺术的隐秘——终结
附录
席勒年表
席勒作品索引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