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过分管教
培养聪明的孩子。并不是指让孩子成为只会趴在桌子上学习的“好学生”。聪明的孩子应该充满了好奇心和自主性,还应该具备不受拘束的思考力。与之相反,不管学习成绩多么优秀。只会学习的孩子也不能称之为聪明 的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孩子会让父母感到很欣慰。可是,很多父母 却没有注意到,这里面潜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陷阱。如果孩子认真学习并不是出于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而只是为 了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良好评价”,若是抱着这样的学习目的.那对孩 子的成长只会有百弊而无一利。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奖而专注于学习,实际上是对自我的压抑,投其所好,无视自己内心的需求,让自己成为父母 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无边无际的好奇心原本就是孩子的特质,而对孩子的自主性、思考力这 些能力的培养也都源自于好奇心。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缺乏对自主性和独 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得不开始独当一面的时候,孩子 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老实、听 父母话、成绩优秀的孩子,更加容易在青春期引发各种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学习成绩就不重要。但是,由于父母对学习成绩的过 分重视,而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过分顺从,这种“好孩子”式的教育方式。有 时却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和思考力等聪明孩子所具备的素质的萌芽。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虽然都是“教育的智慧”,但却各有各的 区别。如果说,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奠定聪明孩子的基础是“教育的智慧”的话,那么之前所说的,不要受到父母教育尺度的拘束,给予孩子自由,即 “不过分管教”,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关于让孩子自由茁壮成长的“教育的智慧”这个话 题继续吧。培养“好孩子”的教育模式,会扼杀掉孩子自主-陛和思考力的萌芽 02 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经常会问老师一些奇怪的问题,学习成绩非常差,和同学也合不来,性格乖僻,老是一个人沉迷在自己的空想里。在周围人 的眼中是一个奇怪的孩子。然而他的妈妈却从不在意外界的眼光,总是温柔 地呵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爱迪生。由始至终呵护着作为差生的爱迪生的妈妈,也许是凭着做妈妈的直觉,明白之所以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中看来是差生.是因为让爱迪生感兴趣的和 他思考的东西,与学校的老师和同龄的孩子们相差甚远。不仅仅是爱迪生,几乎所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伟大人物,从他们的幼年 时期起,都曾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看做是。别扭”、“乖僻”的人。这些人的 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的思考模式,会无意识地拒绝和他人一样,总是会 思考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例如,很多从事对独创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的人,在知道别人有着和自己 相同的意见时,从不积极主动地发言。而当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偏向同一个方 向时,他们就会像泼冷水一样幽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日本的规格化教育也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但同一阵营的意识依然 根深蒂固,所以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因为和别人不 一样而被看做“乖僻”、“别扭”,父母也会因此感到很羞耻。当然.如果是遇到类似伤害他人这种无法姑息的问题,严厉的教育也是 很必要的。不过,为了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父母也需要有一颗宽容大方 的心,不妨将“别扭”、“乖僻”的评价当做“夸奖”来接受吧。不将孩子局限在一种模式中,这样的教育对培养孩子的独创性、想象力 等会更加有利,也更能让孩子自由茁壮地成长。将“乖僻”、“别扭”看做是对孩子的“夸奖”P16-1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