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是知识、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基础。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问题的决定是通向知识之路”。问题的提出,使学习者将目光转向事物的现象或个人的经验,“如果没有问题被提出,我们是不能有经验的”。问题是经验和知识产生的前提,是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起点。伽达默尔说,“提出问题比答复问题还要困难”,“为了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但这也就是说,知道我们并不知道”。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能以探究者的心态去研究问题。
学科的发展靠一个个问题推动,学科的知识结构经过历史的不断筛选和重组,其经典之处的理解离不开问题的探究,其中,意义情境和典型案例是个体理解有意义知识的基础。学科的本质是探究,没有问题,就不会有交流,就不会增长知识,也就不会促进学科的发展。大学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强调专业的纵深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大学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让大学生学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复合型人才。(2)问题的研究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问题的本质包含:问题具有某种意义。”学习的结果是为了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为,以及持续学习的动力、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都构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问题不在于教给学生许多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学生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问题的本质特性是开放的、不确定的。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理解的多元性、答案的非预设性和不确定性。在大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研究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学生如果不是通过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法培养起来的,他们就很少有人具备提出问题的经验。问题研究的过程也是形成大学生研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后者也共同形成大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3)问题的选择确定十分重要。问题的明确有利于学习的有效展开。个体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寻找和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一切知识;当学习中出现了疑难复杂的问题,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确定所需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表达时,其学习效果最佳。同时,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创造、解决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体验成功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