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普世价值”评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5770
  • 作      者:
    汪亭友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苏联剧变问题的研究。
    出版专著《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因何坠地——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参与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以及六集电视专题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解说词的撰写。
展开
内容介绍
    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思潮之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点,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应该说,这种解释符合“普世”的本意。“普世”原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使用的一个宗教概念,意指普天下。如“普世欢腾,主治万方”“福音要传到万邦万民”等。这在词源上与希腊文“普世”所指“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的本意相吻合。基督教还强调上帝是永恒的存在,是“自有永有”的万能的神。上帝创造了世界与人类,是拯救人类、使人的灵魂得到永生的救世主。基督教的“普世”观念,类似我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佛教中“普门”和“普度众生”等意。
    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定条件下、针对一定“类主体”的“相对的普世价值”。认为依据基督教的“普世”观赋予“普世价值”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人的内涵,这是把“普世价值”做了绝对化的理解。提出要区分“绝对的普世价值”与“相对的普世价值”,即适用于所有人、所有时代的“绝对的普世价值”并不存在,存在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针对一定“类主体”的“相对的普世价值”。
    还有一种观点不同意“普世价值”这个提法,认为一些人使用的“普世价值”应为“普适价值”。因为价值都是阶段性的和地域性的,不可能有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都有和都存在的价值。在-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达成人们一致遵守的价值和规则,但离开这个国家、这个区域,又会有不同的价值和规则。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从来就是各有各的价值。只有在人类交往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现实逼着人们不得不寻求一些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这种大家都接受、都遵守的价值观念,更准确地说,应当叫“普适价值”,而不是“普世价值”。
    可见,无论是从“普世价值”到“相对的普世价值”,还是从“普世价值”到“普适价值”,这些提法变化的背后,不仅反映出认识者在看法上的不一致性,同时也折射出“普世价值”概念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其内涵
1.“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泛起
2.关于“普世价值”

二 与“普世价值”论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1.价值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2.“普世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3.不能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做价值观念的“普世性”

三 对“普世价值”思潮中几个主要观点的评析
1.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谐不是“普世价值”
2.在阶级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会孕育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3.西方宪政是“普世价值”吗?

四 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论的政治意图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