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破平庸:提升教育质量的31个跳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148906
  • 作      者:
    严育洪著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普鲁斯特说:“生活在什么地方筑起围墙,智慧便在那里凿开一个出口。智慧并不考虑没有出路的生活的那些封闭局面。”要让教育不平凡,出路砸就在于能突破平常很容易被封闭的平庸局面。优秀的教师,会善于用智慧慢慢凿开通向教育风景的出口。
    《突破平庸:提升教育质量的31个跳板》主要从教育的情感、教育的认识、教育的方法三大方面,围绕“不一般”点化开对师生关系的新定位、教学关系的新认识、言行关系的新动向进行了有关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当你替代某个教师走进教室时,如果学生欢呼雀跃,这时你会觉得心旷神怡;而如果学生都发出一声“唉”的长叹,你的心情马上糟糕透了,由此你也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了。
    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孩子像向往幸福一样地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里有所创造,这是每个教师引以为荣的事。怎样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不妨先了解一下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的课。
    学生喜欢“不凶”的教师的课。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做个让学生有安全感的教师,其次做个喜欢学生的教师。学生喜欢“幽默”的教师的课。如果在严肃的教学过程中,来一点儿幽默,学生会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说明学生被你的课吸引住了;学生喜欢“好玩”的教师的课,语文课上能讲故事,数学课上会搞活动,英语课上可做游戏;学生喜欢“时尚”的教师的课。不知道“超女”“快男”的教师,学生会认为是“老古董”,而能了解学生的爱好,关注流行的趋势,能哼唱几句流行歌、说几句流行语的教师,他们则认为是“自己人”。
    那天讲朱自清的《匆匆》,我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说一分钟也是很珍贵的。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您认为一分钟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呢?”我答道:“那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呢,还是等在厕所外呢?”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答案。
    教师的“非常”解释,让学生在“非常”快乐中能够“非常”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都喜欢。我们应该懂得学生这样的“心理学”: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人。我在学生时代,对喜欢的教师上的科目都学得很好。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哪怕课上得不“欢喜”,学生也很有可能能学好;一个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尽管课上得挺“欢喜”,学生也很有可能学不好。因为学生的心态决定着学习的状态,学生一旦喜欢了教师这个人,就一定会喜欢这个教师的课,也就一定能学好这个教师的课。当然,如果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课上得很“欢喜”,如此两全其美的“喜气”更能让学生学得喜气洋洋。
    我们还应该懂得这样的学生“心理学”:学生普遍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特点,那种一本正经的教师模样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提不起劲儿、提不起神。所以,不同的教师应该具有不同的性情特质和发挥不同的教学特长,并能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尽情表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特别的感觉。
    教师的样子应该少一点雷同
    中国人崇尚相同、相似,而不喜欢差异。西方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中国人常会这样说“世界上很少有两片不相同的树叶”,这种情况常常造成我们行为重复的无聊甚至个性压抑的窒息。你看,下面案例中所描写的教师的样子就像那一片片没有特点的“相同”的树叶。
    做老师这么多年,要不是朋友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在大众的心里,老师有他固定的样子。
    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在公交车上,看见放学的学生,问:“今天的课都听懂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周末,遇见和妈妈一道逛街的学生,说:“最近有进步,要保持哦!”这是老师的样子;“六一”节,在游乐场碰到学生一家,摸摸学生的头说:“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妈妈这么陪着你玩,要用好成绩来回报哦!”这是老师的样子;暑假,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问:“好玩吗?”“好玩!”学生答。老师说:“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这,也是老师的样子。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个样子?”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子。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敬了个队礼:“老师好!”“你好!”我点头回礼,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这书好看吗?”学生响亮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旁边的乘客对她说:“看你的样子,是一位老师吧?”这一看就准,着实让我的同事感到惊讶——“难道教师还有固定样子?”接着感到疑惑一一“教师有着怎样的样子?”上述案例或许可以解开她的心结。
    常听人说,干什么要像什么,还说,像不像,三分样。仔细想想,这话真能蒙人。当领导的就要打扮成泥胎样,说话拿腔捏调?演英雄人物必站舞台中间,高举右手,横眉怒目金刚状:冲啊!真正的行家哪有工夫装扮自己?真正的行家是用作品证明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样子。作家要有公认的好书,画家要有传世的好画,政治家要有流传久远的政绩。那教师要有什么呢?
    教书也是“工夫在教外”,七分备课三分讲,只有你的知识储备足够多,你的教育素养足够好,你的课堂语言和课堂结构足够美,你的课才会好。当教师的像教师,像的是内涵,而不是外在形象。干什么不要太像什么,像是外在的形式,关键是内里的工夫。
    教师没有特点的“样子”,可能影响学生丧失特点的“影子”。正如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行为模式和言语方式惊人地相似,教师模样如此,教学模式亦成了“模式”。不信你走遍大江南北,几乎所有教师的程序设置、方法运用、站位态势、举手投足、声腔语调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恐怕是一种已被教师习以为常却让学生日久生厌的“职业病”。看山东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可以发现,他们的教师的模样已经脱离了这样的“模样”,他们的教学模式也已经脱离了这样的“模式”,所以他们才能跨出这么大的教学改革步伐,直使得别的地方去取经的教师连呼看不懂他们的教师,听不懂他们的教学。
    而一般地方一般教师大致相同的教学套路和套话,常常让聪明的学生知道教师接下来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例如,教师出示画有“蛋糕”的情景图后,学生就知道教师会说“今天是我的生日”等类似的虚假广告;教师提出一系列思考题后,学生就知道教师会让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学生还知道教师的教学范围大多“逃”不出和“跳”不出教材,于是他们就会提前“偷看”教材,上课时还会装作一无所知地配合教师“演戏”……所以,教师的教学风貌让学生看不透、猜不准,有时反而能让教学充满神秘的力量。
    教师由“人格”到“出格”的成长方式告诉我们:刚做教师时,要做像教师、上像课;做长教师后,就不必太像教师、太像课。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提升教育质量的情结“跳板”
第二篇 提升教育质量的见识“跳板”
第三篇 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跳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