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教师的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在师资配置;解决“择校”等热点难点问题,也往往与师资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水平、教师素质和教师配置均衡。
目前,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从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看,城乡教师的差距也正在缩小。教师总量有所增加,生师比在下降,说明师资配置状况总体上得到了改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从教师的规模结构、能力水平和权益保障三个方面,选取15个主要指标,以2002年至2007年连续6年全国各县年度教育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32万份抽样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对7个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情况为基础,对义务教育教师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从规模结构看,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总体规模按现行编制标准基本满足需求,保证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能力水平看,全国义务教育教师师德水平、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但教师培养培训“学非所教”问题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从权益保障看,近年来教师的工资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教师培训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法律有关规定执行不力,教师法定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