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相之一:生存,还是发展?
报告1:教育尊严生存,还是发展?
生存,还是发展?
18年前,我从农村考上城市里的大学,此后,就成了城市人。一直耳闻目睹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农村,渐渐疏远。
去年到湖北出差,来到山区,看到一座山坳中,几间瓦屋,孤零零的,周围是一条羊肠小道,连接公路。这是车行大约十公里才看到的几户人家。我突然想,这些人家的孩子怎样上学读书啊?——虽然我来自四川农村,但家乡的记忆是人口密集,去乡村学校上课,爬山、走路,最远也就五六里地。
后来,在镇上吃饭时,正好遇到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卖药材。——这天是星期天,一个孩子告诉我,他已经上初二了,从上小学时就寄宿,因为学校离家很远,现在每个学期要交100元住宿费,每个月70元伙食费,双休日回家卖药材,就是为了交伙食费。“听说学杂费要免,但今年还是交了。”这个孩子告诉我们。
住在城市的家庭,也许很难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居然这么不容易,住宿不是因为择校、家庭无法照顾,而是很远的地方才有学校。而走读学生上学的道路,各有不同,有的要走田埂、爬山坡,有的则骑自行车,走山里的土公路。记得我当年上小学时,凡是遇到下雨天,我要么会不小心掉进水田,要么会在下山坡的路上摔一跤,总归全身是泥。
在之后举行的一次教育研讨会上,有专门从事农村寄宿生研究的学者告诉我,农村寄宿生的问题,很是复杂:孩子从小离家,缺少家庭温暖,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学校寄宿条件十分简陋,有的孩子的被褥一年也不换洗一次——一换洗就烂了,房间中充满霉味;由于生源问题,一些学校不办寄宿,导致学生上学越来越难,很小的孩子回家一趟很是艰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