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价值与选择: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865765
  • 作      者:
    杨明,桑信祥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研究主题是进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包括教育督导评价研究、学校评价研究、学生评价研究、教师评价研究四个组成部分。《价值与选择: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描述结构方面,在各个层面评价理念的分析、评价制度创新、体系和机制的完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案例分析、程序和方法的分析、基本经验的总结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宁波市江东区的基本想法和做法,使人们对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的全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再次,在确定办学水平评价方案后,相关学校在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学校逐步建立校内配套的内部评价制度,完,善管理方式方法,并将其作为办学水平评价的制度基础。
    为了发挥评价的作用,江东区教育局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学校鉴定和改进机制。评价即作出价值判断。为了形成有实际价值的学校评价结果,人们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充分如实地肯定成绩和经验,实事求是地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否则,失实的评价易于滋生形式主义,评价的功能会逐步丧失。
    为了建立学校鉴定和改进机制,江东区采取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在制定和实施评价方案的过程中,边制定,边修改;边实践,边修改;边测评,边修改。学校评价方案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复的修改和完善。将方案的修改和完善作为人们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面,既能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在较少轮次的修改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案。
    其次,组织人员培训和相关的理论学习,增强参加评价的人员的评价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评价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学校评价方面的能力建设比单纯完成一项评价工作更为重要。
    再次,学校实行对口评价,相关人员各司其职。评价职责进行具体的分解,责任到人。这种做法有利于确保工作和评价两不误。
    复次,学校重视对相关评价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学校建立完整的信息搜集体系,并落实具体的责任。有了一个翔实的评价信息系统,学校改革和发展方面的决策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可资参考的评价信息平台。
    最后,学校进行再评价工作,即在每次评价后召开座谈会,总结评价工作的得失,提出改进的方案。
    江东区的中小学还着力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使学校评价真正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指出:“奖惩学校应当以督导评价的标准和结果为依据,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和考分高低为依据。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取得好的成绩的学校,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为了激励学校提高办学效益,不但可根据办学水平评价结果确定表彰奖励,还要根据此评价结果分配升学的名额。
展开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导向的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中存在的认识问题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评价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回应
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评价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回应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六、文献综述
(一)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相关文献分析
(二)教育督导评价相关文献分析
(三)学校评价相关文献分析
(四)学生评价相关文献分析
(五)教师评价相关文献分析
(六)价值论相关文献分析
(七)评价论相关文献分析
七、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及基本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
(三)基本结构

第一章  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理念和实施策略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理念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理念的含义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理念划分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策略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策略的含义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策略划分

第二章  区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体系和机制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的含义、功能和意义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创新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的含义和属性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建构
三、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机制
(一)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机制的含义和特征
(二)区域教育综合评价机制创新

第三章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测评
一、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论探讨
三、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一)衡量小学和初中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
(二)衡量小学和初中教育经费投入的评价指标
(三)衡量小学和初中的物质资源的评价指标
(四)衡量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机会方面的评价指标
(五)衡量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数量方面的评价指标
(六)衡量小学和初中教育生产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
(七)衡量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效果方面的评价指标
(八)衡量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最终产出方面的评价指标
四、江东区、浙江省、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比较

第四章  江东区教育综合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督导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生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一)
三、学生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二)
四、教师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章  教育督导评价
一、教育督导评价的含义、实质和特点
(一)教育督导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督导评价的实质
(三)教育督导评价的特点
二、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发展历程
(一)实施分级办学和分级管理体制时期的教育督导评价
(二)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时期的教育督导评价
三、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功能定位
(一)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二)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功能定位的实际举措
四、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分类管理、程序、方法
五、江东区教育督导评价探索
(一)义务教育督导评价
(二)基于学校发展的督导评价
(三)社会教育发展督导评价

第六章  江东区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一、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假设
(一)“真空假设”
(二)“学校中立假设”
(三)“社会同构假设”
(四)“学校自主发展假设”
二、江东区学校评价发展历程
(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江东区学校评价的状况
(二)21世纪初江东区学校评价的进展
三、学校评价范围、类别和标准
(一)学校评价范围
(二)学校评价类别
(三)学校评价标准
四、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的概念和性质
(一)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的概念
(二)学校自主发展的性质
五、江东区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的现实意义、评价理念和功能定位
(一)江东区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的现实意义
(二)江东区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理念
(三)江东区学校自主发展评价的功能定位
六、江东区学校发展综合评价探索
(一)区域层面学校发展评价
(二)学校层面实施的评价
(三)学校內部实施的评价
(四)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经验分析

第七章  江东区中小学学生评价
一、学生评价的概念、范围和类型
二、江东区中小学学生评价发展历程
三、江东区中小学学生评价理念
(一)促进学生最优发展的理念
(二)注重全面综合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的理念
(三)注重过程评价的理念
(四)以定性评价为主、多种方法并用的理念
四、学生评价的功能定位和类型
(一)学生评价的功能定位
(二)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五、江东区中小学学生评价探索
(一)中小学学生学期和学年总结性评价的改革
(二)中小学学生评优改革
(三)中小学基于档案袋评价的过程性评价
(四)基于实践活动和指向行为表现的学生评价
(五)基于课程实施的学生评价

第八章  江东区教师发展评价研究
一、教师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一)教师评价的含义
(二)教师评价的意义
二、江东区教师评价发展历程
三、教师评价分类和理念
(一)教师评价分类
(二)江东区中小学教师评价理念
四、教师评价内容
五、教师评价标准和形式
六、江东区中小学教师评价探索
(一)中小学教师评优活动
(二)教师绩效评价
(三)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
(四)基于校本文化建设的教师评价

第九章  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的价值论基础
一、价值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意义
二、价值的含义和本质
(一)价值的含义
(二)价值的本质
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及价值属性
(一)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
(二)价值属性
四、价值分类和标准
(一)价值分类
(二)价值标准

第十章  区域教育综合评价研究的评价论基础
一、从价值与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看评价的独特性
二、评价的含义和本质
(一)评价的含义
(二)评价的本质
三、评价主体、客体及特性
(一)评价主体和客体
(二)评价特性
四、评价分类和标准
(一)评价分类
(二)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