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78436
  • 作      者:
    李佳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一方面,通过对学校课程的分析,了解它所处时代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水平,以及国民受教育的情况,加深对学校课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社会,以及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领域有新的拓展和深化。
  另一方面,在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导入的大背景之下,结合近现代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揭示中国高等教育界在通识课程领域相应的选择、调适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上述两条线索冲突、交织和融合过程进行深入的考察,尤其是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所作的个案分析,较为深刻、细致地描述了中国大学通识课程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为当前的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今天,大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也将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史、大学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中西融合、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
目录

目录

导 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
三、研究范畴的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课程的渊源与主要流派
一、中国通识教育思想与通识课程的渊源
二、德国教育中关于通识教育思想的渊源
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四、对近代中国通识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通识教育的萌发(1862-1911)
一、通才教育的提出
二、"中体西用"的通识教育雏形:唐文治与交通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的发端
第三节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1912-1928)
一、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养成硕学闳材
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导入: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黄金期(1929-1949)
一、关于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大学一解》的产生
二、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的努力:竺可桢与浙江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第一节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第二节 蔡元培的通识教育理念
一、通识教育的目标:培养四育新人
二、通识教育的实施基础:学术分离与文理融通
三、通识教育的理念保障:学术自由与兼容并包
四、通识教育的制度保障:重视师资与教授治校
第三节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北大中文系为个案
一、学分制和选科制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制度
二、共同必修科目和共同选修科目的不断调整与充实
三、若干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第三章 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第一节 从留美预备学校到清华大学
一、历史沿革的背景
二、大学理念所体现的通识教育精神
第二节 潘光旦与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
一、潘光旦的通识教育思想
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
第三节 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一、四个阶段的发展
二、对通识教育的质疑以及师生们的坚守
第四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外语教学
一、通识教育的移植性与重视外语的必然性
二、通识教育体系中的公共外语课程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公共外语课程
四、外语系的通识教育
第四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通识教育 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第一节 南开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一、严修、张伯苓与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私立大学
二、南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理念
一、蒋梦麟:对北大通识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二、潘光旦与梅贻琦通识教育思想的发展
三、南开、北大、清华三校的比较及对西南联大的影响
第三节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
一、背景
二、西南联大教师的整体特点
三、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结 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